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开国大典:毛泽东缘何让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发布时间: 2010-05-14    作者:涂学能    来源:中国网 2010-05-14
  字体:(     ) 关闭窗口

  人民解放军入城式之后,聂荣臻首先抓了稳定华北的两件大事:一是迅速改编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0万起义部队,二是剿灭土匪,根除匪患。北平的社会治安状况,干系重大,影响极大。

  在聂荣臻卓有成效的领导下,这两件大事进展顺利并大获全胜。仅仅半年时间,北平人民就第一次享受到了和平与太平的幸福。聂荣臻还没有喘口气,毛泽东又指名道姓,让他担任开国大典阅兵式总指挥。

  身兼7职的聂荣臻感到分身乏术。由于新中国成立在即,他只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开国大典上,集中在开国阅兵上。

  当他走上阅兵总指挥这个新岗位时,距离开国大典只有50天时间。受阅部队的选调和编组、阅兵程序和训练,等等,都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都需要他亲自拍板,心里着急啊!他多次主持召开阅兵工作会议,听取受阅部队的情况汇报,还多次到先农坛、北苑、黄寺等受阅部队营地指导训练。

  聂总不仅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还具有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不同寻常的将帅风范。他深知,从前线打仗转到在直线加方块的操场上走队列,对流血负伤、战功累累的指战员们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他说:

  "我们这支军队走过雪山草地,从金沙江到黑龙江,从长白山到南海边,英勇作战,一往无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在这次阅兵中,我们一定要展示出这种精神风貌。"

  聂总虽然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官,什么恶仗硬仗都打过,但此时他却不得不十二万分的细心,对各受阅方队的领导语重心长地叮嘱:

  "......别看这些事小,一旦马摔在天安门城楼下,装甲车开不动了,整个阅兵不就乱了套么?我们打了几十的仗,才迎来这一天,历尽艰难,我们要倍加珍惜。"

  "这次阅兵是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人民看着我们,还有外国客人参加,一定要下最大的决心搞好,尽可能搞出高水平来。把一支队列整齐、步伐一致、军姿严整的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展现给全国人民,展现给全世界人民。"

  开国大典时的防空问题,是聂荣臻最为关注、重点布置的一项工作。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国民党空军的空袭也日益频繁起来,人民群众经常处于被空袭的危险和惊扰之中。

  针对这个情况,中央军委早在1948年8月9日就提出了对城市要地实行"积极防空"的方针。1949年4月,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防空司令员后,对防空工作一直抓得很紧,脑子里始终装着一件事。

   那是5月的一天。

  4日午饭时分,国民党空军驻青岛部队出动6架B-24型轰炸机,对北平南苑机场实施轰炸,毁伤飞机4架,轰炸引起的大火烧毁房屋196间,死伤24人。

  这些死伤的人,多是进驻机场的第四野战军第40军第118师的指战员,他们没有倒在白山黑水的鏖战之中,却在新中国成立的曙光中丢了性命,实在是可惜,令人好不伤痛!

  阅兵筹备工作刚刚启动时,北平还闹过一场误会。

  7月7日,北平市在天安门广场召开抗战胜利纪念大会,郭沫若到会讲话。

  大会进行到一半时,在庆王府值班的华北军区司令部耿树平参谋,接到山海关方向空中监视哨报告,有两架敌机正朝北平方向飞来。耿树平一边通知监视哨,让他们再仔细确认一下,一边报告参谋长唐延杰。两人正在商议要不要向上级报告、要不要通知会场采取措施时,山海关来电话,说刚才空中两个黑点是老鹰,已经折回飞向大海方向了。

  虚惊一场。

  华北军区司令部电话能直达天安门,如果草率通知会场躲避敌机,那十几万人的大会就会立刻大乱,后果不堪设想。生活在1949年的北平的人们,多少有些惊弓之鸟的感受。

  针对于此,8月15日,周恩来指示中央军委航空局在南苑机场组建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飞行中队,担负保卫北平的防空任务。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10月1日下午3时,也是出于防空袭的需要。

  在筹备开国大阅兵的日日夜夜里,聂荣臻事无巨细,大事小事,都考虑得非常细致,甚至亲自决策。天安门前的阅兵预演,他更是亲临现场指挥。

  从9月27日这一天起,北平改称北京。

  9月30日,聂荣臻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员"的名义,就开国阅兵事宜,发布命令:

  一、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日,特定于10月l日15时在天安门广场及其附近地区举行北京卫戍部队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部队之阅兵典礼。

  二、凡驻扎北京之步兵、骑兵、炮兵、坦克装甲兵团、摩托兵团和空军、海军代表部队均参加阅兵典礼。

  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检阅。

  四、本人受命为阅兵典礼总指挥。

  五、阅兵典礼一律着夏季服装。

  六、各部队指挥员应派出标兵。

  七、为调节阅兵场各动作及维护秩序,特组成阅兵指挥所,由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指挥所主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为指挥所副主任。各受阅部队在阅兵场及分列式中均应听从指挥所之指挥。

  开国阅兵在即,聂荣臻一切准备就绪。

   (本文节选自《开国大阅兵》作者:涂学能 中共党史出版社)

    1. 聂荣臻国防科技思想探析
    2. 聂荣臻与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3. 聂荣臻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4. 聂荣臻元帅担任北京市第一任民选市长的前前后后
    5. 聂荣臻主持拟定“科学宪法”
    6. 强军目标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7. 聂荣臻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
    8. 江泽民在纪念聂荣臻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9. 20世纪60年代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关于“部院合并”问题的探讨
    10. 八百将帅参加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