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我随周恩来访问亚非欧十四国
发布时间: 2010-12-14    作者:童小鹏    来源:国史网 2010-1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12月17日,代表团访问具有光荣反帝传统的北方大城市赛得港。18日,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阿斯旺水利工程。这个大坝的蓄水量是世界第一,由苏联设计援建。参观中,周恩来突然流鼻血不止,只好中途停止参观,返回住地。

  12月19 日,代表团在总统会议委员会委员里法特陪同下,到开罗郊外参观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它们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更是古代世界奇观。当周恩来赞叹不已时,突然有几个阿联运动员健步如飞地冲上金字塔,把我们全都吸引住了。顷刻问,他们登上了塔尖,随即又快速奔跑下来,一眨眼功夫就到塔底。这是主人特意安排的精彩表演,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周恩来走到一个运动员面前,握着他的手并摸着他的脉搏夸奖说:“你身手不凡啊17分钟就在146米高的金字塔跑个来回。”周恩来还送了中国产英雄牌金笔给运动员作纪念。

周恩来在开罗记者招待会上

  12月20日下午,代表团结束访问阿联的前夕,周恩来在开罗共和宫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周恩来说:“我们访问非洲国家的目的,是寻求友谊,寻求合作,多了解一些东西,多学习一些东西。”周恩来强调,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积极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一些西方国家的记者也提了一些刁难和尖锐的问题,周恩来都坦城而又巧妙地一一回答,给在场的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月21日,中国政府代表团离开开罗飞住阿尔及尔,访问非洲之行第二站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人民曾被法国统治了60年,经过7年半的武装斗争,取得了独立,成为非洲和中东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榜样。中国政府和人民在阿尔及利亚抗法斗争中曾给予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是第一个承认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的国家。为了帮助他们医治战争创伤,发展民族经济,我们又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阿尔及利亚人民是铭记在心的,周恩来的到访就格外受到热情的接待和欢迎。

  阿尔及利亚总统本·贝拉和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布迈丁亲自到机场迎接周恩来和代表团。欢迎仪式上,本·贝拉和周恩来热烈拥抱,在致欢迎词时,称周恩来为“阿尔及利亚最好的朋友”。阿尔及利业人民抗法斗争是长期的,而且是全民的,在某种形式和意义上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长期革命斗争有相似的经历。今天,阿尔及利亚人民终于迎来了中国朋友。从机场到国宾馆的路上站满了群众,约30万人。许多披着白布巾的妇女发出“噜、噜”的欢呼声。周恩来和陈毅的巨幅照片还被悬挂和张贴在许多建筑物上。

  阿尔及利亚为了表达对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专门把首都阿尔及尔一条大街命名为“北京大街”,并邀请周恩来出席命名典礼。阿尔及利亚政府还授予周恩来、陈毅“阿尔及尔荣誉市民”的称号。

  周恩来同本·贝拉进行了4次会谈。由于我们对阿尔及利亚独立后的情况和实行的方针政策了解得较少,起初会谈主要由本·贝拉介绍阿方的情况。但阿方也急于想了解中国的情况,以吸收、学习中国建设经验。12月24日第3次会谈时,本·贝拉就要求周恩来“赐教”。周恩来谦虚地说:“对于阿尔及利亚,我们是刚进课堂的小学生。”

  周恩来分析了阿尔及利亚革命成功的原因,称赞“阿尔及利亚的革命胜利,是继中国和古巴革命后,60年代的伟大事件”。应本·贝拉的要求,周恩来还介绍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况和外交政策。

  12月27 日,周恩来率代表团结束对阿尔及利亚的访问前往摩洛哥。本·贝拉再次到机场送行。

    1. 周恩来关于科技伦理道德的论断和要求
    2. 略论周恩来的谈判艺术
    3. 周恩来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防尖端科技
    4. 周恩来“改革”和“开放”思想初探
    5. 周恩来:“思想改造首先是自我批评”
    6. 周恩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贡献
    7. 长征中周恩来坚持过组织生活
    8. 党史一叶:周恩来订立修养七则
    9. 论周恩来的非洲政策理念
    10. 1943年周恩来三次机智化解胡宗南灌酒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