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
发布时间: 2010-12-16    作者:李庆刚    来源:国史网 2010-1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祝贺斯大林70寿辰,寿礼包括白菜、萝卜、莱阳梨

  ●经过非凡努力,促成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后,形势便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在部署大军转入全国进攻后,就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开始考虑革命胜利后有关建国的诸多事情了。这自然而然地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要取得同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向苏联学习建国经验。毛泽东访苏的要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访苏要求曾被一再婉拒

  然而,在毛泽东访苏这一问题上,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好事多磨。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斯大林听外电说有大批中共将领被俘的消息后,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忧,他急电毛泽东,表示可以派专机去陕北地区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暂避苏联。到国外避难,这是毛泽东想也没想过的事情,但斯大林非常主动的态度,使他萌发了去苏联访问的念头。

  此后到1949年初,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毛泽东数次提出访苏的计划和要求,几乎都是在即将动身的那一刻,一次次被斯大林婉言拒绝。拒绝的理由不一而足:为毛泽东的安全着想;中国革命需要毛泽东留在国内;为了不给美英等国口实;苏联国内目前不方便接待等等。其实,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对中国内战局势的判断错误,他怀疑中国共产党能否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建国前夕,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受中央委托秘密访苏,就一些重大问题听取斯大林的意见,同时再次转达了毛泽东访苏的愿望。斯大林这次答应得很痛快。他说,中国新政府成立、两国建交以后,毛泽东即可来莫斯科。

  面对中国大局已定、革命胜利在望的前景,斯大林高度赞扬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他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妥协的错误,主动做自我批评。他说:“胜利者是不能被审判的,凡属胜利了的都是正确的。”斯大林还告诉刘少奇,新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立即就承认。

  历史性的会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日,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斯大林履行了自己的一个诺言,这对新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国际支持。

  毛泽东十分高兴。他从机要秘书手中接过苏联的照会,看过以后,情不自禁地同秘书握了握手。秘书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因为做了多年的机要秘书,毛泽东这样的握手还是第一次。11月上旬,斯大林又履行了自己的另一个诺言,邀请毛泽东访苏。

  毛泽东访苏是有备而去的。一是参加斯大林70寿辰的庆祝活动,并备了“薄礼”,其中竟然包括一些蔬菜和水果:山东胶东和济南产的白菜、莱阳梨、大葱,河北鸭梨、雪梨,山东萝卜,北京绿皮圆形红心萝卜,江西小金橘等。这恐怕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外交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二是就两党两国所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斯大林直接会商,并签署两国间有关条约和协定。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北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到国外访问(1957年11月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又访问过苏联)。几天前,公安部刚刚侦破一起国民党特务刺探毛泽东访苏情报的案件。这着实让公安部门出了把冷汗,也让人为毛泽东的第一次出访悬着心。但按毛泽东的性格,只要是他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他不会因为这点小插曲就中断访苏的行程。

  在列车上,毛泽东的心情是放松的。为了缓解疲劳,沿途靠站时他经常走出车厢,到月台上散散步。但当专列到达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毛泽东在下车散步时,忽然感到头晕目眩,接着大汗淋漓。随行人员赶忙把他扶回车厢,此后靠站,毛泽东就不再去月台上散步了。

  经过10天的旅行,12月16日中午12点,专列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车站。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与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等人顶着凛冽的寒风在站台迎候。因天气寒冷,苏方在车站只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随后毛主席便前往斯大林卫国战争期间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下榻。

  当晚6点,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毛泽东。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同斯大林见面。斯大林和毛泽东,两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的大人物,又各自领导着一个伟大的国家,他们两人的见面,无疑具有世界影响。两人一见面,就热烈拥抱起来。这个拥抱,开启了中苏两国的“蜜月”时代。斯大林毫不掩饰地称赞毛泽东,说他比想像中更年轻,更健壮;说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却说,我是个受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斯大林则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是一般的公理。这与他对刘少奇的谈话如出一辙。寒暄过后,中苏两国元首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