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中国在利比亚人员大撤离纪实
发布时间: 2011-03-05    作者:    来源:新华社 2011-03-05
  字体:(     ) 关闭窗口

  危难之际,守望互助,是中华民族的深厚传统。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从外交官、各方救援人员到帮助撤离的志愿者,以高度责任感、真挚爱心和无私奉献,让面临险境的在利同胞感受到祖国就在自己身旁

  ——危难之际,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2月24日下午,利比亚班加西港。海风劲吹,波涛滚滚。

  “你们放心,相信中国政府,相信我们,不会留下任何一个人!”中国驻马耳他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刘美崑冒着大雨,用最大的力气喊道。

  100多名中国人员,因管理规定被阻止在登船吊桥上。他的喊话,缓解了船下人员的紧张。

  刘美崑从游轮最底层爬到最高层,用海事卫星同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张克远联系,与船长反复交涉,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另一名外交官李昊则死死守在船舱,不让外籍船员关门。

  2个多小时后,船长终于同意,让所有人上船。船下一片欢呼。

  “救命如救火,一个都不能落下!”危难之时,每一个中国外交官的心里坚守着同一个信念。

  从的黎波里到利突边界的拉斯杰迪尔口岸只有400公里,外交部领事司参赞费明星一行4人闯过了50多个军警哨卡。他们在边境的沙漠风餐露宿,盖着捡来的毯子,用拾来的柴火烧水。

  作为中国政府派往利比亚的三支联合工作组之一的组长,他和同事们打通了从西线撤离利比亚的“生命线”,一万多同胞顺着这条“生命线”脱离了险境。

  “难、苦、累!”费明星用了这3个字形容这些天的艰辛。但“为了祖国和人民,同志们无怨无悔”。

  在此次大撤离行动中,执行包机首飞任务的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总队一大队队长吉学勇。这是一条完全陌生的航线,通讯不畅、天气恶劣。吉学勇凭着精湛的技术,在8级大风中安全降落的黎波里机场。

  看到同胞上了飞机,他欣慰十分:“当他们踏进飞机的一刹那,就等于迈上了自己的国土,登入了自己的家门。”

  ——危难之际,党员挺身而出,党旗越发鲜艳。

  中国建筑、中国中交等央企根据撤离临时编队情况,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利比亚港前区登船撤离过程中,党支部将30至50人编成一组,共产党员主动站出来维持秩序,保证了从登船到撤离过程中井然有序,极大地提高了登船效率。

  局势恶化,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然而,驻利比亚各中央企业党组织制定了明确撤离原则:

  “先女士后男士”;

  “先群众后党员”;

  “先职工后干部”……

  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一线领导干部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2月26日,最先起飞的空客A320载客165人飞往迪拜,作为牵头单位,水利水电集团却未安排一名自己的员工登上第一架飞机;

  华为公司利比亚分公司的撤退名单上,公司高层的名字全部列在最后一批;

  中石油下属长城钻探公司项目经理、共产党员李亚强让其他员工先撤离,自己主动留下协调包机事宜,并主动协助其他在利中资公司人员撤离。

  东方物探公司的党员们主动留下来封存设备。管道局的党员们在其他员工撤离后,将施工设备集中到营地,将硬件材料和贵重物品妥善处理,将工程资料拷贝,将大门和库房焊死后才撤离,最大限度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

  ——危难之际,手足之情彰显,同胞爱心绽放。

  血浓于水。在危险和磨难面前,在利中国同胞并不孤单。不离不弃,生死相守,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美德。

  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二局贝达房屋建设项目营地遭洗劫,18人受伤,6人重伤。200多员工冒着风雨向附近一座小山上撤离。伤员无法行走,找不到硬木板,他们只能从工地附近捡来建筑材料竹胶板做担架;竹胶板又太软,吃不住劲,工友们就轮流托着伤员的腰行进。

  在撤离的人流中,还有一名尚未满月的婴儿周懿轩。他出生13天后,父亲周凯所在的公司便受到当地暴徒的冲击。得知周凯一家将乘船抵达马耳他后,使馆早早为小懿轩准备了奶粉、奶嘴、生理盐水和纸尿裤。船刚靠岸,大使夫人张淑凤便赶到他们一家的舱室,将一张出生证明交到周凯手中:“这是使馆连夜做好的出生证明,能够协助孩子办理各种手续,保存好。”

  大爱无疆,生死相依。心中的爱、肩上的责任,让一个个普通人在危难中成为英雄。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的“80后”翻译高晓林24日凌晨带领第一批工友脱离险境,进入突尼斯境内。但为了照顾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过关的同事,自称“已经崩溃”的她流着泪与记者握手道别,独自返回利比亚一侧。两天后,她终于带着公司最后一批人入境突尼斯。连续6天6夜高度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得以释放。刚过海关,这个坚强的姑娘便瘫软在地,失声痛哭。

  在撤离行动主要中转站之一克里特岛,短短两天,就有60多名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从雅典赶来帮忙。“请排好队,拿好箱子,从这边上车……”,几天来,这样的话,北京姑娘李晨曦不知说了多少遍。原本说话细声细气的她,已经练就了大嗓门,不用麦克风,就能让数百名同胞听得清清楚楚。数千名撤离人员在这些志愿者的引导下,走下大巴,入住酒店,走上大巴,登机回家……

  蔚蓝的地中海,水阔天高,苍茫无际。

  连日来,一架接一架飞机、一艘接一艘船只搭载着从利比亚撤出的受困同胞,穿越重重阻隔,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机舱里,甲板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欣喜,流淌着百感交集的泪水。

    1. 中国欢迎利比亚各方签署政治协议草案
    2. 美重兵掩护外交官撤出利比亚 被指撇下烂摊子不管
    3. 美报披露:美放弃对利比亚网络战内情
    4. 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政局N种猜想
    5. 利比亚要靠石油摆脱经济困境
    6. 战事政争同陷胶着 利比亚该谈分钱分权了
    7. 利新政府将面临难题
    8. 外交部发言人就利比亚局势和美国对台售武等答问
    9. 利比亚乱局的历史探析
    10. 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 撤出35860人已全部回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