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中国外援60年:对外援助之花在国际合作中绽放
作者:郭春菊 海明威等    发布时间:2010/07/19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关闭窗口

坦赞铁路——中国对外援助史上永远的丰碑

  许多中国人最早知道遥远非洲大陆的坦桑尼亚,是从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开始的。这条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的铁路,是中国人民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支援南部非洲解放的紧要关头,伸出援助之手铸就的一条发展之路。它自1976年7月全线建成后,就成为坦赞经济发展的命脉,树立了中非人民友谊的丰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坦赞两国多次向西方国家提出援建坦赞铁路的要求,却屡遭拒绝。当时,中国自身经济也亟待发展,但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毅然决定克服自身面临的困难,拿出巨资援建坦赞铁路。

  提起中国的援助,坦桑尼亚上上下下都心怀感激。从总统基奎特到总理平达,再到计划和财政部长姆库洛、工业和贸易部长纳古及基础设施发展部长卡万布瓦,坦桑尼亚政府官员无一不表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的援助让坦桑尼亚受益匪浅,从最早的坦赞铁路到目前的信息通信技术项目,中国公司为坦桑尼亚基础设施发展做出了贡献。坦桑尼亚重视并感谢中国的无私援助。

  许多坦桑尼亚普通百姓也都知道坦赞铁路是中国人援建的。在达累斯萨拉姆西郊距离市中心24公里的中国专家公墓里,长眠着57位在援建坦赞铁路中牺牲的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

  在6月28日至7月8日举行的第34届达累斯萨拉姆国际贸易展上,坦赞铁路管理局专门设立展馆,现场展出毛泽东、坦桑尼亚已故总统尼雷尔和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这三位坦赞铁路倡议人的照片。

  坦赞铁路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参展旨在向公众表明近40年前由中国援建的这条铁路仍对发展地区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坦赞铁路。展出也吸引了很多坦桑尼亚人带着孩子前来参观。

  坦赞铁路管理局局长、赞比亚人莱瓦尼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东非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坦赞两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坦赞铁路目前所拥有的设备难以满足运输市场的需求,需要吸引投资、提高运力、扩大盈利。

  而中坦传统友谊为中国公司和中国投资者在坦桑尼亚经营奠定了深厚基础,为他们在坦桑尼亚拓展市场营造了有利氛围。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刘昕生表示,中国政府对坦桑尼亚和其他非洲国家提供的援助不仅帮助非洲国家加快实现了民族独立解放,也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被坦桑尼亚人称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

  刘昕生介绍说,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坦援助项目达100多个,包括坦赞铁路、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和坦中友谊纺织有限公司等。这些项目的建成和实施对于提高坦桑尼亚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有重要作用。中国援助极大加强了中坦两国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这种“尽中国之所能、急非洲人民之所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还将继续实施下去。

  据中国驻坦桑尼亚经济商务代表赵中秋介绍,中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项目涉及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目前按照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及去年11月在埃及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精神,相关项目在坦桑尼亚正得到逐步实施。这些项目建成后都将造福坦桑尼亚人民。

   中、坦、赞三国工人一起劳动(资料照片)。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与尼雷尔总统会谈时表示:中国政府同意帮助修建一条由坦桑尼亚到赞比亚的铁路。1967年9月5日,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在修建坦赞铁路过程中,中国共有60余人长眠在了坦赞大地上。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坦赞铁路于1975年10月试办运营,1976年5月完成了全线工程收尾和设备安装配套等工作。“钢铁斑马”终于驰骋在千里莽原上。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坦赞铁路是“我们与中国友谊和团结的纪念碑。”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央省的卡皮里姆博希,与赞比亚原有铁路接轨,全长1860.5公里,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大干线,极大地改善了坦、赞两国的交通运输状况。新华社发

    1. 中国80年代对外援助报道研究:智慧与尴尬
    2. 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战略研究
    3. 党的十六大以来对外援助工作的特点探析
    4. 中国援非五十年与中国南南合作理念的成长
    5. 对外援助:中国“尽力而为”
    6. 努力开创援外工作新局面
    7. 对外援助与当代国际关系
    8. 中国对外援助始终重信守诺
    9. 中国对外援助60年变迁史
    10. 全国援外工作会议召开 胡锦涛会见代表 温家宝讲话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