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是对我们党治藏理念思路的丰富和创新,是对中央治藏方针的深化和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高度概括和凝练了边疆治理特别是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这一论断对于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治边稳藏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边疆是历史的产物,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是领土的特殊组成部分,与完整意义的国家、国家主权以及国家的核心利益紧密相连。因此,边疆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冷战时期,不同性质国家的边疆建设,就成为体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两种制度孰优孰劣的重要载体。边疆建设对于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而言,就是国家安全屏障的建设,是防止国家分裂、维护和捍卫国家统一的关键。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面对中国百年未有的边疆分离、政治涣散的政局,就曾指出:只有边疆“统一成局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才能“与列强共跻于平等之城”。冷战结束后,大国围绕各自的边疆治理展开的角力和较量并未结束,边疆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国之内政,更是国际政治斗争和政治博弈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放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为达到遏制中国、分化中国的企图,它们打着人权、民族、宗教等旗号,染指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以及边疆民族问题,业已成为国际敌对势力肢解和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边疆以及边疆民族问题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正是在这样异常复杂的现实国际政治斗争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思想是对苏东剧变的深刻教训的汲取,是对边疆治理与国际政治斗争相伴始终这一内涵的深刻揭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下好先手棋的战略思维。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并逐步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生动局面。周恩来总理在阐述中国民族布局这一特点时,讲到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于边疆地区,形成了拱卫中华大地的态势。可以说,没有各少数民族的开疆辟土,就没有今日中华之泱泱大国;没有各少数民族对边疆的辛勤守望,就没有今日祖国领土领海的骄傲。然而,封建统治者无视边疆的地位与作用,使边疆地区的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度重视国家边界的构筑与边疆的建设,一改近代以来积贫积弱、有边无防的局面,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也由此步入了一日千里的快车道。但囿于自然历史社会和现实等诸多原因,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依然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献中,就深刻地阐释了内陆地区发展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辩证关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视角出发,寄希望于像西藏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能够走在全国现代化的前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千禧之年来临之际,确立了西部大开发和全国支援西藏等一系列建设边疆、发展边疆的战略决策。迈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关注边疆民族地区,始终致力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内涵。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对边疆问题的不懈探索,都是建基于对中国历史的洞见,对现实的考量,从而聚焦于实现内陆地区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平衡发展。这一思路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深刻体悟,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邃把握。马克思主义者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论者,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与中心地区的平衡发展,这是历史的觉悟,也是现实的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治国理政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重视西藏的工作,实际上就是重视全局的工作;支持西藏的工作,就是支持全局的工作。”胡锦涛同志讲到:“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中华民族长远生存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事关我国国家形象和国际环境。”这些重要论述,都充分说明了西藏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判断,则体现出党对西藏的战略定位有了全新的发展。西藏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指出,西藏不同于内陆地区,也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西藏工作的特殊性,指出:当前西藏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十四世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主要矛盾是与全国共有的共性矛盾,特殊矛盾是由西藏自身区情决定的特殊矛盾。主要矛盾反映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发展是解决西藏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的理念,必须推进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关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特殊矛盾反映在西藏工作中,就是必须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排除十四世达赖集团对西藏的干扰与破坏,彻底粉碎一切破坏西藏稳定、危害祖国统一的图谋,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两个矛盾的分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认识西藏的战略地位、妥善处理和解决西藏发展稳定问题上的远见卓识。我们的事业是一个整体,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国家又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研究全局、通晓全局和研究局部、通晓局部密切地结合起来。目无全局,不顾统一,指导局部就要犯脱离整体的盲目乱干的错误;否认局部,无视特殊,指挥全局就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的错误。只有妥善处理好两个矛盾、局部与全部的辩证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我们的事业才有胜利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物又始终在矛盾中运动。在事物发展的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抓住了解决事物发展问题的关键。善于从哲学的高度思考和解决重大实际问题,并把矛盾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正是对党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继承与发展。边疆建设是治国之首要,只有边疆稳定,实现包括西藏在内的这样特殊边疆民族地区在内的各民族的大团结,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才能集中力量搞建设、促发展、增实力。只有尽到守土固疆之责,切实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才能在国际关系中赢得尊重,筑牢合作共赢的政治基础,建设面向新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才有了坚实的立足点。只有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被殖民的历史始于边疆的危机,才能具有历史的清醒,自觉地推进边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凸显边疆的优先地位,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把握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 治边稳藏战略思想是对党的西藏工作的再认识与再凝结
基于西藏工作的特殊重要地位,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发出经营西藏的号召、到确定立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从《十七条协议》签字当天提出关于西藏工作慎重稳进的意见、到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后提出稳定发展的要求,毛泽东同志先后作出进军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乱、民主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创了西藏历史新纪元。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衡量西藏工作标准的著名论断:“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1980年和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关怀下,中央两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为西藏发展注入了活力。1989年10月,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西藏问题,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西藏工作会议纪要》,强调西藏工作要紧紧抓住两件大事,即政治局势稳定和发展经济。1990年7月,江泽民同志到西藏考察工作。他表示党中央和国务院将继续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叮嘱一定把西藏的事情办好。1994年7月、2001年6月,江泽民同志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推动西藏工作不断向前发展。1988年至1992年,作为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胡锦涛同志曾在这片美丽辽阔的雪域高原上工作4年,对西藏山山水水充满感情。到中央工作20年,胡锦涛同志每年都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指导和推动西藏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理论。依据西藏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主题,党中央对西藏工作总能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英明决策。毛泽东同志从实现各民族大团结、西藏大团结这一主题出发,从祖国大家庭的高度,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实现民族平等、百万农奴的政治解放,为西藏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使西藏和全国一道迈入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邓小平同志将发展问题与民族问题相结合,提出了立足于民族平等,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评判民族地区工作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使西藏开始驶入发展的轨道。江泽民同志将西部大开发与西藏的发展统一起来,并指导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不断发展。胡锦涛同志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审视西藏工作,提出了发展是解决西藏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的思想,实现了从治藏到兴藏的嬗变。弹指一挥间,倥偬60年。西藏60年的发展翻天覆地,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正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建设西藏、保卫边疆光辉历程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西藏工作的再认识、再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基础之上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针对西藏的基本区情,统筹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全局与局部,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正处于新的历史节点的中国,在解决和处理西藏问题所应坚持的基本方针。因此,“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是对治国理政经验的再凝结,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对执政使命的担当。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发出的号召。迎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清晰地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没有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发展,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又何谈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面对这一时代课题,西藏各级党组织和各民族党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三、以中国梦凝聚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治边稳藏战略构想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所在,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当然,它也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梦想关键在行动、在实干。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在西藏讲行动、讲实干,就是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实质,清醒认识西藏的发展稳定对全国大局的重要作用,扎实有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毫不动摇做好长治久安的基础工作,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为国家争取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创造条件。
这就需要我们立足自身,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同志在全区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将各项任务抓紧抓实,落到实处。一是要始终坚持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探索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担当起发展西藏的神圣使命,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是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发展是解决西藏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的重要思想,把握机遇,用好用足政策,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不懈地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资源环境、群众利益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大社会建设的力度,把民生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使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红利分享至每一户群众,为西藏的稳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把握大局。稳定方面,要进一步巩固好重要节点的维稳成果,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十项维稳措施,确保全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同时,要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建立起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发展方面,既要切实抓好当前的经济工作,又要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方面,要在集中力量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利民惠民十件实事的同时,坚持不懈地解决好关系各族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四是要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扬“老西藏精神”,服务于西藏各族群众,与他们同命运共呼吸。要以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教育党员要认真践行党章,履行义务,遵守政治纪律,在反分裂斗争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认识统一、表里如一、态度坚决、步调一致;严格日常管理,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全力以赴为西藏发展稳定作贡献,不断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五是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加强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建设“六个西藏”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