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专家解读
曲青山:党的十八大与“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发布时间: 2015-08-14    作者:曲青山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15-03-14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简介: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北京 100080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①。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作重要讲话,又对“四个全面”的定位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刻阐发。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②
  自江苏调研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以来,至2015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已在不同时间、地点、场合阐发论述这一问题达10多次。现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中,在党和国家其他领导同志讲话中,都在广泛使用这一概念和提法,这一命题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已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形成广泛共识,也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当前,全党正在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那么,“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就成为我们必须搞清楚、弄明白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党史研究课题。本文根据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以及已公布的党的文献资料,力求对这一问题做一系统梳理,厘清楚“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弄明白“四个全面”的来龙去脉,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这一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个全面”是怎样得出来和提出的呢?2015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③。这就为我们深刻揭示出了“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多次重要讲话,查阅党的文献资料,我们研究“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和结论: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四个全面”的总源头。
  下面,我们就分别对“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详细全面地进行一下考察和论证。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从“小康”的概念说起。“小康”概念是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先提出和使用的。他用这一概念来表述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准。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即到本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④。根据邓小平的建议,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两步走”的战略。十二大报告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为了实现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在战略部署上要分两步走:前十年重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⑤。1987年邓小平再次从现代化战略的意义上丰富了这个概念,提出了“三步走”的规划:本世纪走两步,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到下个世纪用30至50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⑥。同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又提出了“三步走”的经济建设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从十三大开始以国民生产总值替换了工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十三大指出,这个任务现在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⑦

    1. 周恩来与知青上山下乡
    2. 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1954~1961)
    3. 唐洲雁:毛泽东群众观形成的历史过程
    4. 重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历史过程
    5. 从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的历史过程
    6. 侯且岸:探求“活泼泼的有生命的历史”
    7. 城市建设不要违背规律
    8. 城市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9. 以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
    10. 邓小平提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历史过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