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媒体热评
秋石: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 2015-05-18    作者:康慧珍    来源:求是 2015-05-18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秋 石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那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真枪真刀推进改革,必将使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深远影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国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37年前,“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的破坏和混乱还极其严重,问题成堆,百业待兴。正是为了扭转党和国家面临的严重局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37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不断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这37年来的发展成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日神州大地上的生机与活力。
  我国过去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中国的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建设仍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等。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破除发展的体制障碍,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只有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才能有助于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和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
  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前往“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此后,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等诸多场合,围绕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告诫我们,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不仅要看到新形势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要认清改革的艰巨性。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谓“攻坚”,是从难易角度讲,好改的、见效快的、利益增量式的和普遍受惠的改革,绝大多数都进行了,剩下的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所谓“深水”,是从复杂性上讲,需要改革的内容不少涉及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根本上涉及到对社会群体利益格局进行协调。各种深层次的问题浮出水面,错综复杂地纠结在一起。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其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必须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有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就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继续朝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开关和目的。“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解放思想是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全面深化改革同以往的改革相比,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制度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去,我们党也提出过改革目标,但大多是从具体领域提的。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的改革,而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然要有管总的目标。全会适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科学回答了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效果这个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这个总目标是由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后一句,规定了所走路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不但在总目标上聚焦制度建设,而且在六大领域改革的路线图上也紧紧围绕制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经过上述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要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际,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内在规律,加强统筹协调,切实把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迈进。
  要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关键在“深化”,根本在“改革”。只要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等,这些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优势的东西不仅不能改掉,而且要在改革中使其不断完善。要增强政治定力,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要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高度总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推进改革。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既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协同配合,又注重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要坚持全局和局部的统一,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却不利于全局和长远的情况发生。要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统一,既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又加强总体规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统一,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要着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按照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扎实开展工作,以改革破难题、增活力、促发展、惠民生。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积极设立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着力破解制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新活力。要认真执行中央要求,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要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我们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坚持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确保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举措有力,随着一批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随着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犹如阵阵新风吹拂华夏大地,正化为新一轮改革声势夺人的大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劲动力,取得了良好的开局。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三严三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

    1. 农业产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安庆天:深入理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3. 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
    4.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5.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部署
    7.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8.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
    9. 李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
    10. 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