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政策史
中国参与国际反恐合作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 2014-03-20    作者:凌胜利 王帆    来源:史学集刊 2013-06-12
  字体:(     ) 关闭窗口

  ——基于双重话语实践的分析 

  摘要:中国参与国际反恐合作进程远早于“9·11事件”发生,突出表现为双重话语体系,既包括国际上的外交话语实践,也表现在国内立法话语实践。从国际表态的视角看,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反恐与反帝、反殖、反种族等相结合阶段(1972~1978)。中国当时主张:一是反对少数人的恐怖主义;二是主张对恐怖主义应追根溯源,实际是与反帝反殖等斗争结合起来;三是在多数人的革命斗争中使用恐怖主义是可能被理解与允许的。第二是有限反恐阶段(1978~1996)。中国在反恐问题上有较大转变,逐步放弃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支持国际反恐与否的原则,在态度上更加积极,开始反对国家恐怖主义,对国际上的恐怖事件表示谴责。第三是积极反恐阶段(1996年至今)。中国领导人开始对恐怖事件中的受害人表示慰问,并呼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行动,对国际反恐合作的态度渐成系统,更多强调自身作为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身份和介绍国内反恐政策。从国内立法视角看,也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以反革命罪进行惩治时期(1949~1987)。在此时期,中国没有“恐怖主义罪名”,以“反革命罪”笼统加以惩治。第二是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进行惩治时期(1987~2001),198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改稿)》将“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三是以恐怖主义活动犯罪进行惩治时期(2001年至今)。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明确了中国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认知、还在具体罪名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参与国际反恐合作的历史进程_基于双重话语实践的分析_凌胜利.pdf
  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引进西方化肥生产成套技术设备的工作
  2. 飞机与导弹在中国国防科技领域战略地位的变迁(1951~1964)
  3. 中国核政策的基本逻辑与前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