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有条件的省份来说,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应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的突出位置,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省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把握形势、着眼长远,充分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传统产业空间趋于萎缩,新兴产业成为各国走向新一轮经济繁荣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领域孕育着新的突破,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谁见事早、行动快,谁就能赢得先机、掌握主动。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态势,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湖南省要实现“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从本省实际出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发展提供新动力、构筑新支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现在,湖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环境承载力弱,能源消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省承担着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的重任,“转方式、调结构”刻不容缓。为此,湖南省提出了“两型”引领、“四化”带动(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力求走出一条符合本省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密集度,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有效途径。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发展新期待的重大举措。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全面发展有了更多新的期待。从国内外、省内外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服务型、消费型、环保型产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民生改善。
因地制宜、瞄准前沿,着力抓好顶层设计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确定发展七大重点产业。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立足现有基础,突出优势;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三是瞄准科技前沿,着眼引领未来;四是强化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湖南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七大产业,正是依据上述原则作出的理性选择。其中,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三个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是湖南省最大的工业门类,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在全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正成为湖南现代工业的标志性产业。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湖南拥有10多名两院院士,有色金属、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硬质合金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炭/炭复合材料等领域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有条件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和支撑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基石。文化创意产业是湖南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已形成一批全国性品牌。所以,应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力求在塑造品牌、支撑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