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先导段综合试验中,创造了世界运营铁路最高时速——486.1公里。这再次刷新了9月28日“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在沪杭高铁试运行中创造的416.6公里时速纪录,成为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新坐标。时隔两个月,中国铁路又带给世界一个新的惊喜。
2010年12月7日至9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大会期间,包括美国在内共有8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建设高铁的合作协议。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既有线实施第六次大提速,首次推出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开通;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铁开通;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开通;2010年11月15日,京沪高铁全线铺通……
短短几年,中国高铁横空出世,一鸣惊人。大地山川上飞奔的高速列车,像追云赶月的神行使者,一次次创造着世界铁路的纪录,一次次刷新着中国大地的版图,实现了世纪伟人邓小平当年乘坐日本新干线时感慨“像风一样快,我们很需要跑”的民族夙愿。
高铁带来的强劲冲击波改变着中国的交通格局,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这种改变,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催生出一个全新的高铁时代。
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交通基础设施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资本。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重要基础设施,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始终处于优先地位。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铁路”,“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
2010年9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开幕。京津城际、武广、郑西等高速铁路成为大会的焦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南方沿海省市大批企业纷纷转型、裁员或关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其中增加铁路新项目的投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招妙棋。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列列高速动车组像一道道闪电,将华夏大地装扮得熠熠生辉。中国高铁像一位奔跑的巨人,有力地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新引擎,高铁时代,正把中国带向一个崭新的时空……
据不完全统计,全长546公里的石武高铁河南段建设直接投入人员5.4万人,其中80%以上为当地劳务工,站前工程需要使用的900万吨水泥、250万吨钢材、400万吨粉煤灰、4000万立方米砂石料,绝大部分来自河南,不但拉动了内需,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施工最紧张时期参战人员近15万,到场机械设备3万台(套),平均每天消耗钢筋1万多吨、水泥3.5万吨、混凝土11万立方,完成投资2亿元。
经测算,高速铁路建设每投资1元,最高可带动相关产业增长10元经济效益。
2008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300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500亿元以上,增长86%;
2009年,我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使用了2000万吨的钢材,1.2亿吨的水泥,创造了600万个就业岗位。
2010年,全国铁路将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000多亿元。
实践证明:高铁产业链是国家经济走向复苏的最大亮点。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而道路,成为传播文明的血管和神经。
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监修的“秦直道”,不仅是一条军事要道,而且也是2000多年来沿途诸省区经济社会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
西汉时期,驼队和商旅走出的“丝绸之路”,不但成为了世界级的东西大通道,而且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10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在古老的华夏大地回荡,西部12个省市在激扬的鼓点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0年,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蓝图中,有兰渝、贵广、南广、成贵、兰新二线等一大批铁路重点工程正在快马加鞭地建设。按照规划,西部铁路建设投资占铁路建设总投资50%以上,到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随着大开发的铿锵足音,中国西部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条条高铁像道道彩虹舞动在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中国的西部,正在成为一片世界瞩目的热土。
修建一条铁路,带动一方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