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行业经济史
世界高铁看中国
发布时间: 2010-12-16    作者:陆娅楠    来源:人民日报 2010-12-16
  字体:(     ) 关闭窗口

  众多优势

  全球步入高铁黄金年代

  目前,全球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有近2.5万公里,分布在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

  追溯历史,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高速铁路的国家。1964年诞生的新干线,最高运行时速达210公里/小时。“新干线最直接的效益就是缩短了旅客的出行时间,提高了旅行的舒适度,从而刺激了客流,拉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下属的铁路建设交通与技术所所长Takaatsu Morita介绍,九州新干线开通运营第三年,沿线旅行者的数量就增加了一倍多,其中上班、上学的通勤人群比开通前增加了11倍。由于旅行时间缩短,赴鹿儿岛观光的中长途旅客也明显增加了10%—15%,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高铁的影响并不仅局限于铁路范围内,它优化了大交通的运力结构,降低了百姓旅行的综合成本。在欧洲,法国是最早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其TGV高速列车于2007年创造了578.4公里的最高测试时速。由于安全、准时、快捷、低价,法国高铁成网后便抢占了中短途的航空市场,每年的收入达到15亿欧元。“不过近些年廉价航空又开始冲击高铁市场,这促使我们加速创新产品与服务。”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欧洲发展执行总监弗兰克·贝尔纳德表示,目前法国高铁正试图通过引入电子商务来降低成本,到2012年,50%的高铁车票将通过互联网销售。

  很多国家还将高铁视为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屏障”。高速铁路占地小,有利于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占地面积是高铁的1.6倍;大中型飞机场占地面积相当于建1000公里高铁。高铁的能耗与排放也比其它交通工具更小。日本新干线的人均碳排放量仅是私人小轿车的1/10、公共汽车的1/3、飞机的1/6。此外,高铁项目与相关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为1∶10。高铁不仅加大了钢铁、水泥、精密仪器、新材料等产业的需求,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国内需求,有着明显的作用。

  面对高铁的众多优势,近一两年开始,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纷纷制定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即便是法国等“老牌高铁国家”也相继表示,将延长高铁里程、提升高铁品质。预计未来10年,全球高铁里程将至少增加一倍,全球正步入高速铁路发展的黄金年代。

  国情决定

  中国必须大力发展高铁

  中国幅员广阔,东西南北纵横5000公里,资源和工业布局极不平衡,铁路运价低、运量大,是跨区域物流的首选。中国又是人口大国,地区经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大量的中长途旅客运输也主要依靠铁路。此外,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要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铁路大动脉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观铁路现状,我国铁路列车平均时速仅为62公里,人均铁路占有量只有5.5厘米。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但是货车满足率依然不足35%,节假日的火车票仍然“一票难求”。

  现实国情决定,我国必然加快发展铁路建设。新建高速客运专线,把现有铁路改造为重载货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线。让客运跑得快起来、让货运载得多起来,这是最科学、最经济、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实际上,中国投入运营的7531公里高速铁路,已经开始显现“高铁效应”。

    1. 中国高铁:改变中国 影响世界
    2. 中国高铁发展之路
    3. 中国高铁:中华文化的新活力
    4. 中国高铁:美好生活的新时空
    5. 中国高铁: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6. 与中国高铁共提速——记全国高铁司机技能第一人李东晓
    7. 我国高铁最大吨位的新型桥梁安全跨越京广铁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