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纲领,确定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6](P6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让中国人看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却可以让中国走向独立、平等和富强的道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险恶国际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黑暗,为现代化扫清了政治障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时,其所选择和建立的经济模式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过系统阐述。1939—1940年间,毛泽东相继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文章。他指出,鸦片战争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革命必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逐步消灭资本主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是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的革命过程。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毛泽东从这一时期就开始强调,“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7](P650)
此后的十年间,毛泽东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批评了一些党内同志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的想法,并在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说: “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在中国的条件下,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8](P1029-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