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进——强调统一指挥,有序展开救援
目前,灾区各项抢险救援工作已全面展开,受灾群众得到初步安置,重症伤员已转移到条件较好的外地医院治疗,大量帐篷、衣被、食品等救灾物资陆续运抵灾区,通信、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初步恢复。据统计,在灾区的各类救援人员总数已超过1万人。
然而,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地域狭小,交通极为不便、施工机械、救灾物资等运输压力很大。目前县城内可用道路极为有限,车辆通行极难,运输物资很多时候靠人拉肩扛。在此情况下,必须采用科学方法,进一步有力有序有效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科学引导在此时显得尤为关键。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肃舟曲灾区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除确有需要外,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这项通知同时指出,非紧急救援人员、志愿者等各界群众,现阶段不要自行前往灾区,以支持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
泥石流灾害堵塞了白龙江,形成堰塞湖。8日以来,堰塞湖如何爆破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其实,堰塞湖处置是这次抢险救灾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要兼顾上下游和左右岸,按照科学、安全、迅速的原则,同时抓紧进行河道整治,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防范次生灾害。
连日来,来自水利部、兰州军区工兵部队和武警水电部队的专家围绕如何爆破,接连展开论证,并最终确定了爆破和挖掘结合的方案,力争在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解决堰塞湖问题。
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宝君表示,经过爆破和开挖,舟曲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堰塞湖泄洪加快,流量达到每秒68立方米,目前前端水位已经下降超过1米。
与此同时,各有关部门也在科学推进救援工作:
——国家测绘局紧急研制开发了舟曲灾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抢险救灾人员可以清楚了解灾害损失的细节、严重程度及空间分布,从而进行科学决策,确定优先救治的区域,同时能够了解灾区的道路、地形等信息,确定如何安排救援路线,布置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
——为顺利推进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国土资源系统共派出地质专家等150余人,将用3天左右时间完成舟曲灾区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水利部会同甘肃省等有关方面决定联合成立堰塞湖处置、河道整治与堤防建设、山洪灾害排查、综合协调和水文监测等五个应急小组。
此时此刻,科学救援仍在舟曲灾区全力推进……(记者陈俊、赵超、张旭东、宋常青、连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