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出“一国两制”,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国家的分裂状态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安全的核心问题。祖国和平统一,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邓小平曾说:“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7](p.244)邓小平还曾经对参加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海外华人说:我和台湾领导人讲,我们的岁数不小了,都是炎黄子孙,来它个真正的统一,前人没完成的,我们完成,后人会怀念我们,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总要责备我们。[7](p.245)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同日,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对美国参、众两院议员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5](p.478)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全面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提出了九条对台方针,后来被称为“叶九条”,它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接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1]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新概念。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又从法律上为“一国两制”提供了保证。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阐述了用“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2](p.30)1985年4月18日,他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说:我们提出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因为我们有共同语言,我们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3](p.1041)邓小平还积极促进海峡两岸“三通”。邓小平强调:如果“三通”搞好了,双方联系紧密起来了,谁也离不开谁,就使台湾的地位稳定了。[12]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1988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1987年台胞前往大陆探亲访友人数达到数万人次,1988年两岸人员往来猛增到近45万人次,1989年超过50万人次。80年代后期,台商开始投资大陆,1989年已有540个投资项目,实际利用投资为1.54亿美元。[12](p.245)海峡两岸初步建立起了互动关系,两岸关系由对抗走向交往,为后来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香港回归问题,邓小平明确提出按照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想来解决。1981年4月13日,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卡林顿时说:请你注意研究我们对中国台湾的政策。我们提出和平统一台湾,台湾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不变,也不降低台湾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甚至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军队。要求他们的只是取消“国号”、“国旗”。[6](p.348)1983年10月30日,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外交大臣费尔南多·莫兰时说:“中英两国政府正在进行谈判,但谈判的前提是一九九七年中国必须收回香港。不管英国人怎么打算,到一九九七年必须收回。三个条约都得作废。”[3](p.942)中国在收复香港后行使驻军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1984年4月,邓小平在审阅外交部《关于同英国外交大臣就香港问题会谈方案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在港驻军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3](p.972)同年5月,他会见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的港澳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指出:没有驻军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领土
关于澳门回归问题,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接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成员时说:“澳门问题的解决当然也是澳人治澳,‘一国两制’”。[3](p.999)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接见澳门知名人士马万祺时说:“澳门问题也将按照解决香港问题那样的原则来进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五十年不变等等。澳门收回后,赌业可以继续下去。”[3](p.1001)1985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葡萄牙总统拉马略·埃亚内斯时表示:“中葡之间只存在一个澳门问题。这个问题在两国建交时已经达成谅解,只要双方友好协商,是不难解决的。”[3](p.1044)1986年,中葡开始澳门问题的谈判,葡方强调中方应给澳门更多的过渡时间,至少不能少于香港的12年过渡期。邓小平则强调澳门问题“必须在本世纪内解决,不能把殖民主义尾巴拖到下一世纪”。[9](p.147)“一国两制”策略的成功实施,既保证了港澳主权归属祖国,又保证了港澳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