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 2011-03-16    作者:唐金权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3-16
  字体:(     ) 关闭窗口


六)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看到了中国军队与世界先进国家军队之间的差距,“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要承认我们军队的人数虽然多,但是素质比较差。”[1](p.61)他要求军队了解现代战争,“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发展我国军事科学”。[4](p.91)1981年9月17~19日,邓小平在华北某地观看北京军区和空军部队举行的合成军军事演习。19日,邓小平发表讲话: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3](p.772)这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

在国防发展战略问题上,邓小平将保卫领海和领空的安全放在优先位置。他明确中国的近海主要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和太平洋北部海域。[13]同时,他强调“不管如何,今后作战,空军第一。陆军、海军、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4](p.153)

20世纪80年代,国际安全环境复杂,战争威胁并没有根本消除。邓小平强调要居安思危。“世界上希望我们好起来的人很多,想整我们的人也有的是。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2](pp.319~320)邓小平指出,必须时刻不忘军事斗争准备,军队“务必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政治素质,努力掌握应付现代战争的知识和能力”。[2](p.70)

邓小平强调富国才能强兵,国防建设必须服从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总之,大家都要从大局出发,照顾大局,千方百计使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发展起来就好办了。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再搞一点原子弹、导弹,更新一些装备,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陆上的也好,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2](pp.99~100)“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2](p.128)

邓小平提出了走精兵之路,军队规模应该与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的思想。“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还有,我们国家现在支付的军费相当大,这不利于国家建设;军队人员过多,也妨碍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这是我们的方针。”[1](p.285)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2](p.126)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裁军,裁军百万任务的完成,推进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同时,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和平诚意,展示了中国良好的和平形象。

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是理性和务实的,适应了当时国内发展任务的需要,对中国的安全战略起过重大的指导作用,也为后来的国家安全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借鉴。

 

参 引 文 献 ]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3页。

[4]《邓小平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页。

[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57页。

[6]黄华:《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358页。

[7]《开创: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史话》,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225页。

[8]高瞻:《走向大国之路———邓小平与中美关系发展二十年》,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9]徐永军:《折冲樽俎———外交中的邓小平》,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203页。

[10]周卫平:《百年中印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370页。

[11]《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12页。

[12]王红续:《大战略:邓小平与祖国统一》,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页。

[13]葛东升主编《国家安全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页。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陈云研究述评
    2. 20世纪80年代“第三梯队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3. 再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 再论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
    6.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7.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8.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9.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10.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