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历史性实践
发布时间: 2010-05-17    作者:翟爱玲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0-05-17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毛泽东发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原因探析

()主观意识: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如何改造中国知识分子?毛泽东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革命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改造、替代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意识,使之成为又红又专的新型知识分子,彻底融人无产阶级革命大军。

1939年“五四”运动20周年前夕,毛泽东发表了《五四运动》纪念文章。他指出:“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毛泽东的这一思想贯穿了其一生的革命生涯,并身体力行地实践。

1957312,在党的宣传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提出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知识分子也要改造,不仅那些基本立场还没有转过来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改造。我说所有的人,我们这些人也在内。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他认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可见,毛泽东是把改造中国社会与改造中国知识分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他对中国社会状况的把握和知识分子特性的了解,这种认识与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得到证明。

与工农民众相结合,与革命斗争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毛泽东亦由此成为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成为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是与中国革命实践紧紧相连的一生,也是与工农民众密不可分的一生。以他多年的斗争经历和自身革命实践的经验,他十分明白欲改造中国则必须同时改造中国的知识分子。这是他倡导并推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内在动力和理论依据。

()客观推助: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

毛泽东以其渊博的知识和长期革命实践的经验,十分清楚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团结、教育、改造”成为我们党几十年知识分子的工作方针。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共产党历来对知识分子十分尊重,始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走教育、改造的道路。从延安时期采纳并赞扬李鼎铭的“精兵简政”到建国时他邀请文化界德高望重的名士加入政协,甚至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从1951年提出“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到1953年提出“百家争鸣”的学术方向;从以“风物长宜放眼量”规劝柳亚子到以“僧是愚氓犹可训”唱和郭沫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毛泽东对待知识分子一贯的态度。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对西方的威胁、封锁压制无所畏惧,但对西方势力采取的“和平演变”策略相当警觉。在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的几年中,接连出现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波兰“团结工会”和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事件,引起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极大震动。我国也出现了一些城市工人罢工、乡村农民退社的风波,几十个城市还发生了一万多大、中学生罢课、请愿事件。

1957年,为了克服党内日益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作风,加强党的建设,同时防止匈牙利事件在中国出现,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开展(党外)整风运动。其目的一是共产党诚心听意见,二是让一些人顺势“泄不满”。毛泽东深知当时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群体中蕴藏着部分对党与社会的不满意情绪,因此想通过整风把他们的意见集中起来,改进党的工作。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宣泄机会,以使大家都轻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毛泽东认为:“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

由此不难看出,毛泽东邀请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参与整风的真诚态度和宽阔胸怀。

但现实总是会在充满复杂的变数中带来遗憾。在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与开展整风运动不久,极少数知识分子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轻视工农、追逐名利的毛病逐渐显露出来。一时间,什么“红旗能打多久”,直至“成立政治设计院”、“轮流坐庄”等言论相继出炉,这远远超出了学术争论和批评的范畴,直接挑战现政权的意味愈演愈浓。作为一代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出于敏锐的政治嗅觉,出于对党的地位与工农政权的维护,毛泽东发动“反右”既势在必行又在情理之中。当然,由于对形势的估计失误和政策的掌握出现问题,反右的严重扩大化将不少的知识分子错化成右派,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可以说毛泽东对当时知识分子的表现是非常失望的。正是这种失望和出于对中国未来走向的考虑,促使他开始了重塑一代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实践历程。

把上述情况集中起来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前者,知识分子应当改造,这是毛泽东始终坚持并倡导的一贯思想;而后者,知识分子必须改造,则是严峻的现实带给毛泽东的更深的思考。从“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群众知识化”的方向里,我们可以领悟到这场运动的真正成因。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