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斯大林的
发布时间: 2010-06-01    作者:李瑞琴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 2010-06-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再次,从认真记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深远历史意义入手认识斯大林的错误。“他们的错误有社会历史的根源,尤其有思想认识的根源。这种错误既可以在他们身上发生,也可以在某些别的同志身上发生。因此,在认识和纠正了他们的错误以后,就需要把这种错误看作严重的教训,看作一项可以利用的财产,用来提高一切共产主义者的觉悟,从而防止重犯这种错误,并且推进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2]这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目的。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走过的弯路,我们就可以不走或少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3](p267)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也在于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深刻总结记取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最后,对于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所引起的危害性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共产党人对于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发生的错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有些人认为斯大林完全错了,这是严重的误解。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是也是一个犯了几个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3](p65)“否则,如果对于这些犯错误的人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把他们叫作这种分子那种分子,而加以歧视和敌视,就不但不能使自己的同志得到应有的教训,而且由于混淆了是非和敌我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势必在客观上帮助敌人反对共产主义的队伍,瓦解共产主义的阵地。”[2]在“两论”发表30多年的1991年,历史不幸被言中。苏联自斯大林以来的苏共领导人,都没有做到正确评价斯大林及其时代,以至戈尔巴乔夫以发动改革为契机,提出“归根结底,改革运动的精神本质,就是要彻底地颠覆斯大林主义”[14]。戈尔巴乔夫“消灭了那个早已使我国无法成为富足安康、繁荣昌盛国家的极权主义体制”[15](p2),苏联的社会主义没有能走过20世纪,列宁主义的故乡抛弃了列宁主义,苏联解体成为20世纪俄罗斯人民最大的历史悲剧。因此,诋毁斯大林,客观上帮助西方敌对势力达到了瓦解苏联的目的。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

   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评价历史人物,除了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进行不同角度、视域的总结外,根本的还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作为指导,除此之外,站在任何其他的立场,仅运用其他学科的原则和方法,达不到我们的最终目的,不能从解放全人类这一伟大事业的根本目标出发记取教训、总结经验、继往开来。
  二、评价方法
  毛泽东在评价斯大林及其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时,充分体现了他一贯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唯物辩证法风格、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气派。
  1.把握本质、总体评价
  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如何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斯大林,决定了如何评价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还关系到未来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因为斯大林问题牵涉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牵涉各国党。基于这样一个重大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提出:要看大局,要从总体上评价斯大林。他多次强调,斯大林“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13](p408)“苏联共产党这几十年来,总的说来,是正确的,这甚至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各国共产党过去相互关系中间有些不愉快的事,不仅别的国家有,中国也有,但是我建议我们要看大局。苏联是个什么国家?它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个消灭了阶级的国家。它由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世界上先进的国家。没有苏联,我们都有可能被人家呑掉。”[3](p626)由上可见,在对待苏联和斯大林问题上,毛泽东始终能够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不拘泥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党、一段历史时期,而是站在全人类共同的伟大事业上认识这些问题。这样一种胸怀和视野,就使我们能够跳出局部利益的狭隘立场,个别国家和党一段时期的得失成败,从人类发展史的长过程,从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长过程中把握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的基本性质。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中讲得好:“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6](p154)因此,毛泽东所讲的大局,就是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是世界社会主义的旗帜,斯大林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就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主流和大局。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