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贤访谈录

图为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王效贤,曾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政协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本文据采访王效贤同志的记录整理。
记 者:王效贤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您多次给邓小平当日文翻译,包括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字、邓小平出访日本互换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书,1979年会见大平正芳,等等。能谈谈给您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吗?
王效贤:好的。我印象最深的是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日本政府邀请访问日本和1979年12月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这两次。
记 者:据您记忆,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时都进行了哪些外事活动呢?
王效贤: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首次对日本进行的正式友好访问,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中日关系的高度重视,理所当然受到中日两国乃至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小平同志此次出访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互换仪式。在日本期间,小平同志同福田首相进行了会谈,会见了政界、财界要人,参观考察了4个工厂,还专门拜访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
在日本,小平同志同福田首相进行了两次会谈,气氛友好、融洽,从共同关心的国际形势、地区形势、两国关系谈到统一简化汉字的问题。福田提到,中日两国古代的汉字是统一的,但是近代你们有了你们的简化汉字,我们有了我们的简化汉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我们能不能双方考虑统一简化汉字的问题。小平同志也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就答应了。以后,两国有关部门、学者就此问题谈了很多,但始终没实现。日本也是汉字,只不过加个假名,读法不一样。总的方针双方都赞成,但是具体的,你统一到我这儿,还是我统一到你那儿,没形成一致意见。
福田首相当时有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建交时是架起一座木桥,缔约时架起一座钢桥,日文是‘铁桥’,意味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这是他对缔约的评价。双方一致表示:尊重条约的精神,坚守规定的各项内容,为巩固和发展两国永恒的友好关系作出努力。双方谈得很好。
有个插曲,福田宴请小平同志时拿出荔枝,小平同志一看到荔枝,就问这荔枝产自哪里,福田说:“在我们的南方,就是冲绳,那里也产荔枝。”小平同志吃了一个说:“你们这荔枝不好吃,我们广东的荔枝好吃,广东到五月初的时候有种糯米枝。明年到5月的时候,我一定给你送糯米枝来,你尝尝我们的荔枝怎么样。”两个人在宴会上谈笑风生。第二年,小平同志还特意指示外交部,要他们从广东运些荔枝送到日本去。
记 者:看来邓小平是个很心细的人啊!
王效贤:是的。从我们接触中,我认为小平同志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他很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他到奈良去的时候,这边是知事市长欢迎宴会,那边是一对夫妇结婚,小平同志一定要去看看人家结婚。他走过去和新婚夫妇握手,并祝福人家。报纸对此作了报道,引起很大轰动,说他体验平民的生活,还祝福人家。这些小地方,给人印象非常深刻。
他非常幽默。在会见参众两院议员时,他跟河野洋平握手,说你这个名字象征着太平洋和平,太平洋就是要和平,中日要友好。
他说话富有哲理。在体验了日本新干线的火车后,记者前来采访,问他的感受,他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他很遵守时间。在日本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他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观察和学习日本的。每次去参加活动,小平同志总是第一个在宾馆大厅等候,时间一到立刻出发。他说:“我们定日程,是上午一个日程,下午一个日程,晚上一个日程,人家安排日程是以分秒计算的,我们不能慢吞吞的。”
小平同志在日本只呆了7天时间,参观了4个工厂。10月28日,他参观了素有“经营管理之神”之称的松下电器公司所属茨木工厂。83岁高龄的松下幸之助亲自在工厂大门外迎接,并陪同小平同志参观。参观结束后他同松下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还在工厂纪念册上题词:中日友好,前程似锦。他表示,我们确实是抱着一种请教的态度同你们见面的,过去中国既无外债,也无内债,也很自豪。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准备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金。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因此我希望你们的电子工业到我们那去。松下对此很感兴趣,表示愿意访华。第二年6月,松下访华。小平同志对松下说:“我们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帮助我们提高,否则我们的现代化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松下表示:“我下决心一定要支持中国电子工业的现代化。”
参观神奈川县座间市日产汽车制造厂时,小平同志了解到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比长春第一汽车厂高出几十倍,他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之后,小平同志还参观了大阪造币工厂和新日铁的君津制作所。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建宝钢了,宝钢的工人在新日铁实习,他跟在场的工人一一握手,还开玩笑说:“如果我们宝钢建设不好,有了缺点,那不是学生的责任,是老师的责任。”他讲话轻松幽默,大家都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