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李荣融:以朱镕基为榜样 以普京为偶像
发布时间: 2010-09-10    作者:鲁菲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09-08
  字体:(     ) 关闭窗口

   董事会遗憾

  央企数目众多,国资委是管不过来的,所以规范、有效的董事会制度以及能代表国资委意志的外部董事,可以较好地解决国资委与央企之间的关系——国资委不必亲力亲为、紧盯着每家企业,企业可以避免“一把手”控制,实现集体决策的制衡和监督制度。

  李荣融原来承诺,2010年将在全部央企建立起规范而完整的董事会架构。2010年现已过半,他也已卸任,建立起董事会的央企不过30多家,大部分央企仍按照“一言堂”的经理制在运行。  

  其他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即商业化、公司化、私有化。商业化,是指剥离国企的政策性色彩,赋予其追求商业效益的角色;公司化,是指建立起以董事会为特征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私有化是指最终国有产权的变更。

  中国之前20多年的国企改革,基本上已实现了商业化变革,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但现在却深陷第二阶段难以前进,这大概是李荣融卸任时最大的遗憾之一。在国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存在的最大痼疾,莫过于内部人控制造成的触目惊心的国有资产流失、浪费和贪污腐败。现代公司以董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这个痼疾。

  李荣融曾说过,董事会成功与否,其实关系着国资委这个机构的生死存亡。因为,如果私有化不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终极目标,国有资产在中国将长期、大量存在的话,那么董事会制度能否建立起来并运作好,几乎就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如今,李荣融将这个核心问题留给了继任者。

  坚定的实干家

  作为本届政府中任职时间最长的部级高官,李荣融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实干家。他深谙官场潜规则,秉承“多做事,少说话”的原则处事。在他身上没有官场常见的虚浮与骄横之气,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他也仍然保持着诚实、真诚的一面:坦率,从不回避问题,敢于担当。

  李荣融敏于行,但并不讷于言。他勤于思考,对所有国资委和央企遭遇的指责,都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态度,比如垄断问题、比如国进民退、比如央企走出去等;同时,他对中国经济更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独特的解释与结论,比如对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应对股市飙升、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教训等。每年的央企工作会上,李荣融的脱稿发言常常语惊四座,既不人云亦云,也不照搬中央政府口径。也每每在会后,国资委负责新闻宣传的官员一一密嘱记者不要发表。

   作为如此庞大的资产的掌管者、如此复杂艰巨的改革工程的执行者,李荣融的作为可以称得上很出色。温家宝曾将国资委的职责描述为充满了探索性和挑战性,李荣融则说,“探索性和挑战性,其实意味着风险性。”

  李荣融的偶像是普京。他曾在一次央企负责人会议上,细致地讲述和分析了俄罗斯私有化失败后的局面以及普京的风格和特点。李荣融因此坚信,中国不能走俄罗斯的那条道路,“因为你不能指望中国也有一个普京那样的强人来收拾局面。”

  李荣融的榜样则是朱镕基。在卸任发布会上,他动情地回忆起近20年前的情形,“我是1992年6月1日到北京工作,进的第一个国家机关是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当时朱镕基副总理兼生产办公室主任,他赤胆忠心,浩然正气,坚定的勇气和严谨的工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是我学习的榜样。”朱镕基对李荣融的影响,可能也包括了对国企问题本质上的理解。朱镕基始终认为,国有企业是可以做好的,国有体制本身不是问题,私有制并不是国企问题的根本解药。

  正因如此,在国资委和央企饱受批评的时候,李荣融其实很愿意跟公众解释和沟通,他非常希望达成与外界的彼此理解:为了证明国资委和央企的薪酬制度并不离谱,他甚至公开自己的收入,“我一个部长,每月也就不到1万块钱,底下的处长都是3000多块。”结果,这却招致网友潮水般的谩骂。甚至在央企海外并购屡屡受挫的时候,他说,他很想亲自去美国国会,跟议员们解释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李荣融坦诚、无所顾忌,甚至看起来有些天真的一面。

  外界可能不知道的是,李荣融同时也承受着从上而来的巨大压力,他曾经郁闷地透露,“社会上说我改革的力度不够,步子太慢,但是人大的一些老常委们,批评我管得不够严,让国有资产流失很严重。”

  李荣融就是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中走过这7年的。他有能力、有魄力,而且卖力地去做每一件他认为对的事。他承受了压力、阻力,他或者有遗憾,但应该没有愧疚和后悔。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里说,她在政治生涯中经常遇到一些人,因为自己的信仰发生了动摇而痛苦不堪,而她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从未有过这种痛苦。李荣融显然也从未遭遇过信仰危机的痛苦。在8月24日的卸任发布会上,他对自己一生的工作、7年国资委主任的经历,并没有从功过得失去评价,而是以一个“忠”字来总结:“(我)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自己。为党,为国家,为自己,无怨无悔。”

  李荣融为自己寻找国企出路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但是,中国国企改革走到这一步,仍然只是一个逗号。中国的国有企业与权力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在中国经济链条上各个环节的渗透和侵蚀,仍然是决定中国经济体的发展和转型的一股强大力量。

   (摘自《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35期)

   李荣融在国资委主任的位置上一干就是7年,其间,正是中国国资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

  目前,中国央企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移动已成为全球通讯行业的翘楚,中远集团现居世界前三,中石油全球市值第一,神华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安全指标也是全球第一。

    1. 李荣融等23人被增补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 王勇接替李荣融出掌国资委
    3. 从法律上看国有企业的再定位
    4. 国资委首次公开发布《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回顾》
    5. 九成央企预计超额完成2009年考核目标
    6. 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
    7. 杨丽 张金才: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变迁与启示
    8. 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制度百年探索: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9.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发展变革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
    1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地位及功能变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