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月报》杂志60岁了。
1949年下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前夕,胡愈之先生在一些同仁建议下,决定创办一份类似他30年代在上海创办的大型综合文摘刊物———《月报》的新刊物。他亲自挂帅筹备,组织了包括胡绳、王子野、杨培新、傅彬然、曹伯韩、楼适夷、艾青、臧克家、王淑明、石少华等在内的阵容很强的编委班子,把刊物定名为“新华月报”,以示此“月报”是新中国所创,并利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机会,请毛泽东主席为《新华月报》创刊号题词。1949 年11月,《新华月报》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时任国家出版总署首任署长的胡愈之先生亲撰“发刊词”。在“发刊词”中,他明确提出刊物以“记录新中国人民的历史”为主要任务。这就成了60年来《新华月报》的办刊主旨,也成为这份刊物几代办刊人坚持担当的光荣的出版使命。
《新华月报》的稿件,主要选自中央及地方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材料,包括党和国家政策文件、政令法规,领导人讲话和文章及中央主要报刊的重要言论,有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外交领域及国际上重大事件的报道,也刊登部分学术文章和少量刊物编辑自己采写的时政材料。如果把60年的《新华月报》陈列在一起,皇皇800多期,洋洋数亿余言,堪为一部较为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料汇集。
1950年12月,《新华月报》改由新成立的人民出版社主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报刊品种较少的情况下,它作为一份政治文献资料的综合月刊格外受人关注。周恩来总理生前对《新华月报》非常关心。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曾介绍说,总理生前办公室的必备书中就有一套完整的《新华月报》,供他查阅;上世纪五十年代总理出访时,还常带着它备查。1966年7月,《新华月报》在“文革”中被迫停刊。1969年形势稍有转机,周总理即令筹备《新华月报)复刊。在周总理直接过问下,《新华月报》于1970年7月正式复刊。由新华社编辑(1978年4月交还人民出版社续编),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9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需载入的时政文献和学术文章益增,《新华月报》在时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范用同志主持下改版,分别出版文献版和文摘版。《新华月报(文摘版)》在出版两年后改为《新华文摘》单独出版。于是《新华月报》成为纯文献的综合性刊物,继续肩负着刊载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和国内外重大事件报道的使命,继续记录着新中国人民的历史。
2006年开始,《新华月报》分为上、下半月刊出版。上半月刊(天下)重在对时政、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观察与解读,精选媒体主流资讯和观点,并加以重组整合,进一步提高了资料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下半月刊(记录)在原有《新华月报》全面、客观、权威地记述重大事件、政策法规和区域发展为主要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精选精编,更加突出资料的完整和检索的便利。
《新华月报》比其它时政性刊物提供更多也更为原本、具体的有关我国内政外交和国际问题的材料,因而在它的阅读功能中寓含更为直接的宣传教育功能,并有报纸媒体作用。它还有独具的检索功能和替代功能:一是政策和法规的检索;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言论检索;三是国内外知名人士逝世消息检索;四是国内外大事的检索。它还有替代时事政治学习和参考资料的功能、替代公文写作参考的功能。
《新华月报》的这些特色和功能,是刊物几代人努力的结果。60年路漫漫,《新华月报》“记录新中国人民的历史”这一光荣又艰辛的使命,将由刊物的新同仁在当前高科技条件下继续且更好地担当下去。
(本文作者系原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原《新华月报》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