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是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行的。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之后,揭开了文艺领域拨乱反正的序幕,开启了文艺领域的历史新篇章。随后,通过揭批“文艺黑线专政论”,积极参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进程不断深化。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对文艺思想和政策进行调整,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极大地推动了文艺界的思想解放,摆脱了“左”的羁绊,实现了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
文艺是时代的晴雨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与时代的呼吸相应和、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行的。研究其历史进程,有助于从文艺这一最为敏感、最富创造力的领域加深对我们党和国家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认识和理解。
一、粉碎“四人帮”,文艺呼唤开启历史新篇章
粉碎“四人帮”不久,作为“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的文艺,率先发出了声音。郭沫若的词《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贺敬之的诗《中国的十月》,唱出了时代的强音,传诵神州大地。《枫叶红了的时候》这部无情嘲讽“四人帮”的喜剧第一个出现在话剧舞台上,歌颂“四五运动”英雄浩然正气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更引起全国轰动。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也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文坛,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杂文、电影、相声、漫画……,各种文艺样式都涌现出优秀作品。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火光。”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2页。文艺走到了时代的前沿,发挥着团结人民、引领人民前进的作用。
在新作迭出的同时,一些原来被封禁的作品也开始重见天日。1977年2月,优秀戏剧如《洪湖赤卫队》、《豹子湾的战斗》、《南海长城》、《八一风暴》、《朝阳沟》、《小刀会》、《蝶恋花》等重新上演,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总之,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不长的时间里,文艺工作者久被压抑的创作冲动奔涌出来,社会主义的文学、戏剧、电影、美术、音乐、舞蹈等的创作逐步恢复并走向繁荣。粉碎“四人帮”后的文学潮流,应该说是对1976年清明时节的天安门诗歌运动的发展,它呼唤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