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文学艺术史
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塑造
发布时间: 2022-11-29    作者:陈婷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1-12-31
  字体:(     ) 关闭窗口

  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塑造

  ——以1949年至1966年的影像作品为例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文艺工作,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确立以人民大众为核心的文艺创作体系,为社会主义影像作品的创作产生广泛影响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文艺为工农群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艺创作塑造了大量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其中,影像作品深切反映了社会主义文艺人民性的根本特征,确立了工农群众主体性地位及主人翁意识,并且赋予妇女个人与家庭层面双重解放的全新内涵。对此,分析这些影像作品中"人民性"的呈现方式并探析其背后的叙述逻辑,强调"人民性"之于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意义,对于当下的文艺创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全文见附件

  1. 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塑造—...至1966年的影像作品为例_陈婷.pdf
  1. 一个经典观念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2. 任仲平:文化“为人民”的历史跨越——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十七届六中全会
  3. 人民性:危机中的重建之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