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发布时间: 2010-08-31    作者:王建朗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8-31
  字体:(     ) 关闭窗口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战争使中国与世界重新认识了彼此。

  ●中国对日本侵略的顽强抵抗使美、英等反轴心国终于意识到,中国是世界抵抗侵略的前哨,是远东地区极具战略价值的抵抗侵略的堡垒。

  ●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战,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1945年6月26日,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制宪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来自50个国家的153名全权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了体制性的确认。此时,距离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过八年而已。八年之前,有谁能够料到,一个面临着重重民族危机而苦苦挣扎的东方弱国,八年后会名列世界“五强”呢?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在最直观的意义上,这是一场在中共领导下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自卫战争;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中国战略价值的重新认识

  进入近代以来,饱经苦难的中国长久地徘徊于国际舞台的边缘地带。对于西方来说,中国只是一块原料产地与产品市场而已,战略上无足轻重。正如美国史学家迈克尔·沙勒所说,在20世纪30年代,一般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不外是街头巷尾的洗衣铺,异国情调的餐馆或淡泊寡欲的农民。生活在那里的不过是一些“我们觉得无足轻重的人们”。

  抗日战争使美英对中国战略价值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不仅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也对既有世界秩序,对由英美法主导的国际体系提出了挑战。中国顽强而持久的抵抗便具有了抵制日本扩张,维护国际秩序的世界意义。

  随着战争的进行,美英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以往被轻视的只是被作为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的中国被越来越多地赋予了战略意义,成为其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正如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海军上将所说,中国的命运事关亚洲的未来,如果允许日本征服中国,那就等于放弃亚洲大陆,放弃对太平洋的控制权。是中国的抵抗挡住了日本军团,它们才没有向加利福尼亚进军。英美等国终于意识到,中国是世界抵抗侵略的前哨,是极具战略价值的远东地区抵抗侵略的堡垒。因此,支持中国的抵抗极为重要。缘此,美英等国逐渐放弃消极无为的中立政策,在太平洋战争前便已走上了援助中国遏制日本扩张的道路。 

    1. 中国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2. 民族凝聚力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3. 曲青山:正确认识和评价抗日战争的两大历史问题
    4. 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
    5. 王彦军: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6.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
    7. 各地举行抗战胜利65周年群众纪念活动
    8. 王伟光:抗日战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9. 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