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特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秉承外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宗旨,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提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出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到目前为止中国参加了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和数千个非政府组织,参与和签署了300多项国际条约、协定和议定书。在联合国、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G8+5)等多边舞台上,积极开展高层外交,宣示我重大理念及主张,拓展与各方关系,维护我利益与形象;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
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倡导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和地区热点问题,推动形成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为推动朝核问题和平解决发挥了重要独特作用,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已向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两万人次。
国际关系的缓和为中国发展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契机,形成了全方位的良好关系。如与主要大国关系稳定发展。中美协议同意全面推进21世纪建设性合作关系;中俄2001年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同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日两国领导人成功实现了互访,开创了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上合组织进入全面务实合作阶段;中国成为首个非东盟国家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盟-中国(10+1)、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成果显著。
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取得重要进展。2000年中国与非洲国家成立中非合作论坛和2004年成立“中阿合作论坛”,成为促进中国与非洲、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全面展开的机制和平台,2006年成功主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巩固和发展我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同拉美、加勒比和南太平洋地区国家互利合作不断深化。加强了同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发展中大国的协调与合作,中俄印、中俄印巴(西)“金砖四国”等合作机制日益充实、完善。
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总体外交的格局。在安全领域,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积极开展和深化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全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在国际上与“台独”、“藏独”、“东突”等分裂活动进行坚决有效斗争。
在经济领域,利用高层互访和国际多边峰会等重大外交活动,促成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大力推动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区合作,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的自贸区有12个,其中已签署协议并开始实施的有6个。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达77个。提出新能源安全观,积极开展能源资源外交。
在文化领域,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等治国理念和内外方针,努力开展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增进各国民众对中国内外政策的了解和支持;通过主办“文化年”、“文化节”等对外文化活动,建立“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公共外交活动,增进了国外公众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感情。进一步树立了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国家形象。
在外交创新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切实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国外的合法权益。建立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问题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海外安全风险评估和防范预警机制。成功实施多起从动乱国家大规模撤侨行动,妥善处置我人员海外遇袭事件。设立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不断加强领事保护的机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的六十年,是中国外交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六十年,是周边环境不断改善的六十年,是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的六十年,是为世界和平孜孜以求的六十年,也是由孤立到不断融入世界,不断走向成熟的六十年。今天的中国不仅仅是站起来了,而且正以一个大国的身份、积极的姿态为世界和平、人类的繁荣做着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