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建设理论—过渡(不上传文档)
专家学者研讨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
发布时间: 2013-04-26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13-04-25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的首届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论坛主席、原副院长朱佳木致开幕词,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主持了开幕式。李慎明指出,目前全党和全国上下都在热议“中国梦”,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的科学规划与确保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历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掌握真理,运用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史学研究才能少走弯路、认清历史、指导实践。他指出,历史研究工作者应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密切关注现实,将历史研究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研究的发展和深入。朱佳木指出,史学理论包括历史观,也包括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史学发展在任何时候,也离不开史学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史学理论工作者进行研究的对象。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后,才逐渐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的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理直气壮地回应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学术思潮对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攻击,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组织和壮大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队伍。

  会议期间,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求是杂志社,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和中国社科院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哲学和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考古学等学科领域,回顾和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深入研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丰富和发展,共同谋划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繁荣和发展的大计。大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任重而道远,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任务。当前,唯物史观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面对现实,在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范畴,关注新的增长点,使其能及时地回应社会的呼唤,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浔邑)

  

    1.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与历史研究再探讨
    2. 唯物史观视野中伦理变迁的根源及效应
    3. 朱佳木:用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当代史理论研究的开展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辨析
    5. 唯物史观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
    6. 朱佳木: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7. 朱佳木: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
    8. 唯物史观主导中国史学未来发展方向
    9. 朱佳木:以唯物史观推进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繁荣发展
    10. 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