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 2010-12-08    作者:刘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11-23
  字体:(     ) 关闭窗口

  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学风,学风不正将导致学术异化,并对学科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的社会科学界呈现繁荣发展的基本态势,学者们在健康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中独立思考、锐意创新,发表、出版了大量理论文章和学术著作。然而,个别学者、个别领域中存在的学冈、问题也日益严重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风问题

  剽窃抄袭。这是最为学界所不齿的行径。学术论文的剽窃抄袭,或整篇、或整段,出版著作中的到剽窃抄袭往往篇幅更大,情节更恶劣。近些年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媒体广泛关注的典型剽窃抄袭事件,从院士到高校校长、从教授到博士硕士,种种学风不端行为被新闻媒体揭露,真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不当挂名与请人代写。不当挂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未参与写作而挂名。其中情形,不一而足。日前,便有不少名家在学生论文上署名,而该论文又涉嫌抄袭而遭曝光的事件被学界广为诟病。二是相互挂名。一些学者为“发表”更多的学术成果,与别人互相挂名,以求“规模效应”。此外,寻找“枪手”捉刀发表论著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在网络上,代写论文或著作甚至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学术作品沦落到花钱可买的境地,个中情形岂不令人担忧?

  低水平重复和跟风研究。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少,但真正质量上乘、原创意义重大的佳作却并不多。不少期刊杂志社来稿很多,却屡屡遭遇“稿荒”。无奈之下,不少期刊只能将提高稿件质量的希望寄托于向专家约稿、组稿。较之剽窃抄袭,缺乏创新的低水平重复也许更令人担忧。这不仅因为低水平重复较之一般的剽窃抄袭可能更加量大而面广,也因为低水平重复的学术产品对学术的发展罕有贡献,只能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另外,有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背离学科规律,不是专攻某个社科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而是整日跟风。什么问题热闹,什么文章易于发表,便从相应方面寻找“突破口”、开展“研究”,其结果就是“成果”斐然,而创新性严重不足。

  观点脱离实际、缺乏真知灼见,甚至谬论频出。有个别研究者的“研究”不能深入实际,建言立论与现实相去遥远。更有甚者,为“吸引眼球”乃至率意轻言,“语不惊人誓不休”,发表耸人听闻的言辞。这种情况在西方学界同样存在,典型的例子如导致西方金融危机产生的相关理论,由于其指导思想的错误,有关决策机构依其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助长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学风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风问题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近年来,因论文、著作造假而被降职、辞退甚至开除,最终身败名裂者不在少数。即使有的尚未曝光,也犹如给自已埋了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就会爆炸。除了对个人的影响之外,学风问题带来的更严重后果还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危害社会科学领域整体利益。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种种学风问题,直接阻碍社会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学术泡沫、学术次品登堂入室,必将使学术精品、学术正品黯然离场,破坏社会科学界的应有规则,腐蚀学术队伍,败坏学术形象。如此,甚至导致有限的学术期刊资源终不能展现真正有学术价值的作品,有真才实学的学者的成长空间也会受到限制,而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自然会趋于下滑。“假作真来真亦假”,假学术、低水平的成果一旦成为主流,其后果便是危害我国社会科学饭域的整体利益。学术强调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徒有其表,尽管标题吸引人,学术也会失去灵魂。

  第二,误导国家决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发挥相当的影响功能,科学的研究成果能够催生合理的决策措施;反之亦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越成绩,我们不得不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社会科学的智力支持有重大关系。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更好的科学发展,就必须选择正确的社会科学理论。作为决策者,如果被一些表面光鲜但实质错误的理论所迷惑,就会导致决策失误,贻害无穷。

  治理学风问题的对策

  出版单位加强把关。杂志社和出版社只有加强管理、强化编辑自律,才能确保刊载成果的学术品质。还可以通过技术检测手段将“问题稿件”拒之门外。另外,还应提高对论著原创性、学术性指标的要求和审核,力争做到不刊发和出版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学术成果。

  加强道德自律。作为学者,即使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社会风气,也应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正确对待名利,坚持追求真理,自觉遵守道德,推动学术进步。大浪淘尽始见金,应相信那些有学术污点的人终将被学界所摈弃,而只有品行高尚的研究者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科学界的中坚。

  加强社会监督。一是开展学术批评。在一定意义上,正是高水平学术批评的缺失助长了学术成果的流俗化,而学术批评乃社会科学界开展学术反思和批判、促进学术繁荣的重要手段。正常学术批评的积极开展,可以促使学者间相互砥砺,共同抵制和扭转不良学风。二是加强媒体监督。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在舆论氛围上对学风不正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使违规者不敢轻易以身试法,以此促使更多的人引以为戒、自尊自律。

  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学风问题,有必要实行严格的处罚措施。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应该逐步形成社会科学界的“行规”:学风不正者在学术圈中难以获得同行的容忍、赢得他人的尊重。

  加强法制建设。在美国,学术、出版界有《芝加哥手册》用以规范写作、编辑和出版行为,使相关主体都能有章可循。我国是否也有必要适时推出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则,值得思考。积极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相关立法,建立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科研诚信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举报、调查核实、监督监察、公开公示和惩戒处置等,要逐步做到有法可依。学术建设应由以往偏重道德建设、提倡学者自律的内省阶段,发展到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并重,学者自律与他律并举的新阶段。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 社会科学研究如何打造自有品牌
    2. 社会科学研究避不开价值论
    3. 中国需建立本土化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访哥本哈根大学中国学教授柏思德
    4.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
    5. 计算实验: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
    6. 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
    7. 社会科学研究助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8. 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9. 聚焦科研评价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10.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