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深刻地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日前,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批示。本报特约部分高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表意见。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提升,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非常需要文化的力量。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十七届六中全会以繁荣发展文化为主题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先进文化的精髓。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创新理论、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和服务社会等方面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火车头,如果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文化的发展就缺少了主心骨与灵魂。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种自觉与自信应表现为更深邃的理论思考,对现实更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比如,怎样更好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教条地、标签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或背弃马克思主义,都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与中国实际情况密切结合。
又比如,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很多已经成为具有国民性的基本符号,有很多共同的价值认识。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实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做得远远不够。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一代代人长时间积累的产物,已深入我们的骨髓,因而,弘扬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当然,传统文化并非十全十美,也有很多历史局限性,有些是过去统治阶级积极推行的,同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联系在一起,对于“三纲五常”这些文化糟粕,我们就不能弘扬,而要改变。
又如,共产党人要有广阔的胸怀,应该学习全世界、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对于外来文化要提倡拿来主义,但这不是简单拿来就用,糟粕不能拿来。有些东西在别国文化环境下是合理的,但来到中国就有可能与我们固有的文化环境发生冲突。因而,应当研究如何推动外来的优秀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
再者,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创新。创新是现在最美的一个词,但新的是否就等于好的?创新需要厚积薄发,是在对原有东西进行深刻认识和评判的基础上进行的某种改良,实现了从量到质的突变后出现的新事物。但这种新的事物是不是真好、能不能久好、可不可以固定下来,还要通过实践检验。我们的文化自觉、自信要建立在全面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基础上。如果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对于创新,我们都有这样的态度,那么我们的文化自觉性、自信性就不是空口号。
总之,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要像毛泽东同志讲的那样,总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向前发展,着眼点在我们当前做的事情上面。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应该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意识和眼光,惟其如此,才能展示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