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苏南模式的历史嬗变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张秀芹    来源: 2011-10-18
  字体:(     ) 关闭窗口

  “模式”是一种理论分析框架,是对区域经济实践主要特征的一种概括。苏南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改革开放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践。对于苏南的这些创造性实践,费孝通先生首先将之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他在对苏南进行调查后指出:“苏南这个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自成一格,可以称为一个‘模式’。‘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过程。”朱通华、孙彬:《苏南模式发展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苏南模式一经费孝通先生提出,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苏南模式的内涵也日渐丰富,并发展演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新苏南模式阶段。新苏南模式是进入21世纪后,在苏南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基础上,由吴敬琏先生最早在新华社发表的题为《“新苏南模式”值得西部地区学习》一文中提出来的。两位先生从理论研究角度描述了苏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揭示了苏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

  一、苏南模式渐进的轨迹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南模式在苏南农民率先创办乡镇企业的伟大创举中自我崛起。苏南乡镇企业,在改革前只是悄然兴起,到改革初期才以计划外的“异军”身份“突起”,诚如邓小平所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而当时的苏南模式,对其内涵最为经典的表述是“三为主一共同”,即以乡镇企业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实现共同富裕。这种以“三为主一共同”为主要特征的苏南模式,其核心是发展,而发展的主体是乡镇企业;其精髓是创新,而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是乡镇企业;其活力是走市场经济之路,而率先冲破计划经济框架的是乡镇企业;其最根本的精华是走共同富裕之路,而使几百万农民共同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基础,还在于乡村集体创办的乡镇企业,正是乡镇企业发展后积累的雄厚集体经济实力,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苏南地区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当时已经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不仅瞄准国内市场,还以其灵活机制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其出口水平跃居全国领先水平。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苏南地区又积极与浦东接轨,抢抓机遇,全面引进外资。在这个过程中苏南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苏南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建立了诸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多个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的各类开发区,这些开发区成为全面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载体。率先打开国际市场的乡镇企业遂成为与外商建立合作合资企业的主力军。由此,苏南迅速成为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台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仅昆山一地,到2007年实际利用台资就超过60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12%以上,相当于整个上海台资的总和。

    1. “苏南模式”中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嬗变:以苏州市为例
    2. “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转型升级
    3. 中国的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4. 论1980年代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嬗变的基本图景
    6. 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65年:嬗变与分析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嬗变
    8. 农村性别分工的嬗变
    9. 张胜军:入世十年中国国家身份的嬗变
    10. 认识“金砖”,感受世界正在发生的嬗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