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启动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工作重点转移有关论述的考察,探讨中国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历史背景;并认为,这一考察对当今中国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既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有益的。
一、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邓小平毅然提出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调整了国际战略,中国进入现代世界体系的进程启动。中美关系解冻,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加入联合国,并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对外经贸改变了被封锁的局面。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在这条轨道上继续前进。外国政要和各种代表团不断访华,中国也派出各方人员出国考察学习。1978年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和中美决定正式建交,对中国来说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更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国内建设提供了一个更稳定、更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1973~1975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76年后,一些国家虽停止了经济下滑,但总体上仍回升乏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各国都在考虑开辟新的市场,以求摆脱经济困境。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希望同中国做生意,进行经济合作。1978年4月,李强访问西德,联邦经济部长狄特马说:只要中方肯接受,联邦德国经济部可以给中国提供不是4亿,而是40亿马克的贷款,政府愿意担保。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对方也提出向中国实行政府贷款问题。许多外国公司和商家希望中国同意他们来华投资办厂,或与中国共同开发资源。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更希望到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实业。总之,中外政治、经济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面临着一次发展机遇。
同时,国际上美苏争霸的格局没有改变,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矛盾斗争错综复杂。苏联趁美国力量削弱之际,在世界各地大举扩张。旷日持久的地区冲突,几乎都有两个超级大国的影响和操纵。中国边境地区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1978年4月,苏联在中苏边境进行了一次模拟中苏战争的军事演习。5月11日,外交部照会苏联驻华使馆,强烈抗议苏联飞机、军舰侵入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地区进行有组织的军事挑衅。在中国南部,进入1978年,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的反华排华行动不断升级,6月中国不得不开始与越南进行公开斗争。鉴于越南在反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1月间,中央军委召开会议,研究中越边境地区的形势,认为有必要进行自卫还击作战。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这个问题,决定进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国三北地区部队也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如何看待战争的可能性,怎样认识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是关系中国战略全局的问题。1977年7月,邓小平再次复出工作。他密切地关注着国际形势。他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战争总要来的,没有什么持久和平。在外交方针上,他仍然坚持了“三个世界”、“一条线”战略。他强调,毛主席提出的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不仅是现在而且是今后很长一个时间指导我们外交路线的根据。三个世界划分的核心问题是确定苏联是第一世界。这个确定是有充分根据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