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领导新中国28年,他的目标是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使之以崭新的先进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无疑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没有现成的书本答案,又不能照抄外国经验,只有靠中国人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毛泽东提出许多重要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新中国的历史进程。
本文不是要全面论述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只是就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关于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
在处理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也就是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这两者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曲折过程,反映出他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的发展变化。
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全面确立的时候,毛泽东对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作了一个大致的划分,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并宣布从那时起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就是搞建设。他说:“从鸦片战争反帝国主义算起,有一百多年,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就是搞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改变上层建筑和社会经济制度,这仅仅是为建设、为发展生产、为由农业国到工业国开辟道路,为人民生活的提高开辟道路。”毛泽东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20日。“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任务转到什么地方?转到搞建设,率领整个社会,率领六亿人口,同自然界作斗争,把中国兴盛起来,变成一个工业国。”毛泽东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8日。
这些认识,毛泽东在1956年、1957年间,曾在多种场合,多次地反复强调过。这些认识进一步发挥了党的八大路线。八大路线的核心,就是对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做出科学论断,确定从今以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但不久,在整风反右的斗争中,发生了扩大化的问题,与此相联系的,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也做出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就在1957年10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重新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这标志着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指导思想的开端,但是当时还没有立即影响到党的实际工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改变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并不意味着毛泽东不再重视发展生产。毛泽东关于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始终没有改变。在一段时期内,他仍然以主要力量,聚精会神地抓生产,抓经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