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当代省级志书编纂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王晖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省级志书体例设计

  省级志书的体例设计,长期以来是套用市县志书的体式术语,许多专著和论文,都称什么大篇体、中篇体、小篇体。篇是在一卷之内的分类,卷外不能谈篇。省级志书,几十卷册志书,5000万字左右篇幅,其体式就不能用篇来划分。从两轮志书实际情况看,省级志书体例设计有五种体式:

  (一)一卷一志体

  这种体式也可以说是小卷体。平头设卷,即一个卷(册)设立一个分志。一卷一志体的省志,总体规模基本是在100卷左右,如第二轮《福建省志》为99部,《黑龙江省志》有104卷分志。这种体式优点很多,第一,能够做到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相结合,省直一级单位平起平坐,关系顺畅。第二,编纂与出版操作方便,成一个出一个,无须与其他分志捆绑出书。第三,便于读者购买与利用,想看哪个部门就单一的调阅那册分志。唯一的缺陷是有的单位内容少,单卷出版的志书太薄,上百卷志书放到一起,厚薄不一,缺乏匀称美。

  (二)一卷多志体或一志多卷体

  有些分志分量轻,可以按照篇目排列的逻辑顺序,与其他分志合成出版,即将同类和相近行业志合成一卷。整部省志大约可分40卷左右,如安徽设置38卷,广东设置43卷。此种体式可以解决前一种体式的弊端,将若干分志合成一卷,很容易做到各卷部头整齐。

  上海经过五年多的论证,二轮《上海市志》推出“一志多卷体”,共分58个分志122个分卷,规划1亿字,篇幅不同,量词不同,方法是一样的。一志多卷,一个商贸分志下设14卷,将来是什么样子有待内容决定形式。

  (三)大部类志体

  这种体式包括“五大部类”或“七大部类”。湖北省第二轮省志分为七卷,除了卷首、卷末两卷外,就是“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大部类卷,共设立84个专志。编纂组织分别成立一个总编室,下设五大部类编辑室。第二轮《河南省志》2001年启动时的篇目为:第一卷:总述、大事记、环境、资源,第二卷至第六卷都是经济部类,第七卷:政治、军事,第八卷:文化建设,第九卷:人物、附录、索引。九卷中经济部类占五卷,超过一半以上,五卷是一个部类,因此,该志也属于“五大部类志体”。

  (四)专志丛书体

  首轮浙江、上海两省市的志书是丛书体式。浙江省志丛书各个专志分别冠名省名,如《浙江省政协志》,同时署名《浙江省志丛书》。上海市志是《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上海通志》体式,每个行业的专志既是独立的志书,又如同市通志的长编,在121部系列专志的基础再编纂出版44卷《上海通志》。各省都有部分行业编纂出版专志,但各行各业全面编纂专志,再出版《通志》的仅上海一家。专志丛书因是省志的系列志,不是单纯的行业专志,常常出现书名存在逻辑和常识性的问题。第二轮志书中,这两个省市抛弃了丛书体式。

  (五)增设特色志

  为了防止千志一面,各省在志体设计中,十分注意增设地方特色志,例如《北京志》增设《奥运会志》、《明十三陵志》、《云居寺志》。《内蒙古自治区志》增设《成陵志》、《昭君志》。《上海市志》增设了《世博会志》、《黄浦江志》、《苏州河志》。《安徽省志》增设《徽州文化志》、《皖江文化志》、《淮河文化志》。总之,各省基本上将地域文化、名山大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升格为特色分志,已经成为第二轮省级志书体例设计的惯例。

  四、省级志书理论研究与制度建设

  当代志书编纂无形中形成先易后难的道路,完成市县志的编纂任务后再总攻省级志书。这样的工作格局带来了市县志繁荣,省志工作冷清的局面,因此,省志工作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薄弱环节,概括起来两少一多。

  (一)省级志书编纂研讨活动少

  省级志书研讨活动没有市县志和城市志的研讨活跃,屈指可数的仅三四次。

  1十八省(区)首轮省志体例篇目座谈会。1986年l0月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会议重点研究了省志总体设计的原则问题,即(1)整体观点;(2)区域观点;(3)综合观点;(4)时代观点。当时的省志篇目都是一级平列结构,建议改为统率型的大志多篇结构。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将现有的按一级平列结构设置的专志调整为同一等级的门类,使全志所列门类的概念基本相等,“平起平坐”。第二步,将调整后的门类按照“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并归为若干大志,并增设概述全貌、记述共性的门类。这种结构的优点是:(1)整体性较强,能将相互平列而又分割的有关门类归在一起,并通过综述反映一个产业、一条战线的全貌及其所辖各业之间内在联系。(2)系统性较强,上下相辖,左右平行,避免了种概念与属概念并列的弊端。(3)便于突出地方特点。(4)具有较广的可行性。既不会因结构的改动打乱工作程序,又易于为承编单位所接受。《十八省(区)省志体例篇目座谈会纪要》,《中国地方志》1987年第1期。这些观点现在看来仍然适用。

  2全国第二轮省级志书经验工作经验交流会。2009年11月在黄山市举行。会议规模空前,全国省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武警部队编史办公室共29个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第一阶段是第二轮省级志书编纂工作层面的交流,各省既交流工作开展情况,也对编纂方法、篇目设计工作交流了体会。第二阶段组织各省市修志人员对《山东省志(1991~2005)·烟草志》、《广东省志(1979~2000)·环境·资源卷》评议稿进行评议。第三阶段大会交流,特邀专家对修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专题发言。

  3新方志编纂论坛。《中国地方志》编辑部于2009年11月在苏州举办了第一期论坛,由于被邀请者基本是省级志办的专家,故探讨的也基本是省志经济与社会部类志编写问题。但愿这个论坛能持久办下去。

    1. 关于编纂地名志几个问题刍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历时13年编纂完成
    3.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英名录》编纂纪实
    4. 国史研究和编纂必须重视台港澳问题
    5. 胡乔木与《汉语大词典》
    6. 新编地方志中的外事志编纂现状及若干问题探析
    7. 首轮志书记述政治运动编纂原则述评
    8. 文化“智库”:转型发展正当时
    9. 荟萃百年易学研究菁华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0. 孙中山的史学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