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 2010-10-14    作者:辛鸣    来源:人民日报 2010-10-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将同时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注入新的活力。

  化解发展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不同的发展方式不仅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而且会对发展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会导致矛盾、引发冲突,产生负面效果;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则能化解矛盾、减少代价,提升发展效益。

  化解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所引发的人与自然乃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粗放的发展方式必然造成能源资源越来越紧张、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这已为历史经验所证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如果资源能源供应持续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矛盾日益尖锐,如果生态环境继续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恶化,那么,不仅人与自然之间不能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也难以实现。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就可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化解过度依赖出口、压低劳动成本所引发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贸易争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的优势,推动出口快速增长,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带来了一些突出问题:出口赚取的利润微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容易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等。这种模式反映到国内生产领域,就是企业难以提高职工工资,否则就会挤占微薄的利润,影响企业生存。依靠压低劳动者收入所取得的竞争优势不仅是难以长期持续下去的,而且会加剧劳资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过度依赖廉价产品出口的局面,把重心放在扩大内需上,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丰富国内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争取主动,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利润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化解快速发展特别是片面追求GDP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矛盾。过于强调GDP增长速度,会加剧发展中的矛盾。以土地出让与征收为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随着地方政府事权增加而导致财政支出压力的加大,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地方政府要依靠出让土地增加财政收入,企业需要获得土地以扩大生产,农民则指望依靠土地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在快速发展的强烈动机驱使下,一些必要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程序和环节缺失、简化,从而损害了一些群体的利益。长期以来,给农民的征地补偿一直偏低,导致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却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由征地拆迁所引发的矛盾已成为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片面强调GDP增长速度、“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路径,相应调整地方政府的发展责任,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就可以使此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1. 加快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
    2. “十二五”平衡的难点在哪里
    3. 谈谈发展安全性
    4. 逆势而上调结构 抓住机遇促转型
    5.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稳步推进城市化
    6. "十一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回眸:真抓实干见成效
    7. 习近平在河北唐山调研
    8. 贾庆林在广东调研 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 吴邦国委员长在江苏调研
    10.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城镇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