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
"十一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回眸:真抓实干见成效
发布时间: 2010-10-17    作者:白天亮    来源:人民日报 2010-10-17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即将过去的“十一五”,中国奋力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全面开启了一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

  摒弃那种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中国把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成果的共享放在突出位置。

  新阶段、新思路、新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稳健。

  “促转变”共识凝聚

  “十一五”的这5年,清晰地记录了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艰辛探索。

  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首次出现8个约束性指标。这8个指标,既包括“十五”未实现的能源和环保指标,还覆盖了人口控制、养老保险、农村医疗等民生领域,个个都是硬碰硬的问题。以往最被看重的经济增长等则列入预期指标。

  约束性指标的出现,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硬性规定,也使各级政府树立新的政绩观有了具体内容。它折射出党中央、国务院求真务实的精神,折射出中国促转变的决心和信心。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把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软肋暴露出来。全力以赴抗冲击,共克时艰保增长,中国在交出一份亮丽答卷的同时,也在冷静地思考、全面地警省。“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做出这样的判断,直指问题关键。

  “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让认识飞跃升华。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对促转变的共识充分凝聚。

  “又快又好”,曾是全国各地多年追求的目标。而今,着眼于转变,我们不再单纯求“快”,而是强调“又好又快”。“十一五”期间,我国连续5年将当年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8%。虽然看起来没有变化,内涵却大不相同。其中的2009年确定的8%,关键是保增长。但在2009年已实现GDP增长9.1%的情况下仍确定2010年的目标是8%,则是侧重于不盲目追求高速度,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让“快”服从于“好”,全国各地积极调结构,促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理念深入人心。

    1.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 总量减排任务完成
    2. “十一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评价
    3. 文化体制改革取“真经”
    4.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5.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6. 我国“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完成
    7. 大爱在心 为民开路——“十一五”陕西交通加快发展巡礼
    8.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民生科技点亮幸福生活
    9. 辉煌“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服务国家目标
    10. “十一五”期间惠农政策大事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