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专家解读
姚勇:人民政协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 2015-03-27    作者: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5-03-27
  字体:(     ) 关闭窗口
  人民政协是最早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式,组成界别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和社会成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重大使命使其既可以为助推“四个全面”锦上添花,更能以自身优势为破除阻碍“四个全面”健康发展的多种壁垒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第一,人民政协助力“四个全面”的政治优势。概言之,人民政协就是一个组织、同一含义下的两个机构、一种形式、一种制度、一个部分和一个渠道。具体来看:一个组织即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同一含义下的两个机构,一方面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协商民主体系中的专门协商机构;一种形式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一种制度简述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个部分即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渠道即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组织结构和履职方式看,都反映出它是我国协商民主最权威、最积极、最稳妥、相对更成熟的制度体现。第二,人民政协助力“四个全面”的组织优势。建国前通过的“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赋予了它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使得协商民主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在政协与政府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积累;1954年后,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政治架构初步形成;1982年我国首次以宪法的形式明确了人民政协的地位,之后修改的《政协章程》第一次具体提出了政协的主要职能;1993年和2004年两次修宪,协商民主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特别是1993年《宪法》序言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政协组织的使命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卸任人大职能后转向统战工作,由传统统战到深层次统战,由单一的政治协商到叠加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从政协履职的“主观希望”到协商民主的“客观必需”等,都折射出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与当前的“四个全面”一脉相承。第三,人民政协助力“四个全面”的时代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纲领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稳压器”和“风筝线”,全面从严治党是给“舵手”戴上“紧箍咒”。新时期赋予人民政协的新使命,必将会以人民政协的智慧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取得新成果、必将会以人民政协的力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踏上新征程、必将会以人民政协的担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跨入新境界,最终达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1.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基本依据
    2.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3. 以新思想引领政协发挥新作用
    4. 扎实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
    5. 坚持党的领导是政协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6. 关于巩固人民政协共同政治基础的几个问题
    7.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开拓奋进
    8. 学习习近平人民政协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的现实意义
    9. 切实履行好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
    10.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