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中国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发布时间: 2010-05-11    作者:李捷    来源:《北京日报》 2010-05-11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30多年里,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大突破: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我们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有了极大的进步,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从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到改革整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从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决策,改革开放的每一次历史性进步,都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理论创新又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极大的解放,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在这一理论与实践相互推进的过程中,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第二大突破: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就是借从上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这时候,中国要引进来、走出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趋利避害,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中国的这一轮发展,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阻碍,这就是受到世界经济政治传统秩序的严重束缚。
  这个问题,邓小平早就提出来了。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之时就指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要和平,要发展,就必须打破冷战时期形成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公正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这一直是我国发展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这一时期,我们党作出了两个重要决策。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搭建了体制机制平台。二是全力推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并为适应入世后必然面对的国际竞争新形势作好充分准备。这一轮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今,我国已是位居世界头几位的经济体,成为经济总量的大块头。
  第三大突破: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转什么轨呢?就是要从以高投入为手段、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以总量倍增为目的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变到符合科学发展观
要求的发展轨道上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从现代化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必须从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些旧经验、旧做法中解放出来,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要突破对GDP和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的依赖,突破发展理念中的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所以说,当代中国发展又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成就的积累,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建设成就的积累,都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另一方面,在成就积累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只有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得到解决。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科学发展观从思想转化为行动。
  发展方式、发展观念、发展模式,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战略问题,必将成为未来国际竞争新的制高点。如果说从前发达国家拉开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主要靠的是科技创新、科技革命的话,那么今后的国际竞争,还要加上一条,要靠发展方式、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创新。
  (作者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1. 曾宪奎:技术创新,超越粗放化发展模式
    2. 高中教育须从“修塔”向“建广厦”转型
    3. 国际金融危机后德国变革发展模式的三大举措
    4. 以环境换增长是自欺欺人发展模式
    5. 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
    6. 郑京平:粗放型发展模式再不转换就走不下去了
    7. 慎言“放之四海而皆准”
    8.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外贸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9. 世界主流发展模式向何方演进
    10. “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中国模式”的讨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