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统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10-12-15    作者:张雷声    来源:人民日报 2010-12-15
  字体:(     ) 关闭窗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价值体系包含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价值主体、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主线和灵魂。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同时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国情有机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上更好地生根发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及时回应时代课题,充分反映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把党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幸福有机结合起来,符合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愿望,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时代观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实质,强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够为这一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时代精神是特定时代人们共同意志和思想状态的集中体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时代发展的方向和潮流。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与社会主义相统一、以实现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为归宿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时代观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晶。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它所反映的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所涉及的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国家观念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明确辨别是非善恶、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道德领域的生动体现。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3. 韩 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论略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视阈转换与阐释空间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分析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凸显中国特色
    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文化
    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9. 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1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