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图书 >> 专题书目 >>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专题书目辑要 >>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专题书目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布时间: 2011-08-22    作者:石仲泉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6-01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名家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石仲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历经90个春秋,跌宕峰回,波澜壮阔,贯穿其间的主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历程,无论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利,归根结底,在于是否科学地坚持和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可简括为:“三、二、二、二、三、二”,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包括三大理论成果)的两大理论体系。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内在要求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及其民族性和时代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时代化”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化和时代化”的认识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时代化”在中国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演进与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21-194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节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新启蒙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节 关于“主义”问题的几次论争
  第四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工人群众的结合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第四章 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第一节 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二节 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对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新认识
  第三节 大革命的兴起和国民革命思想的提出
  
第四节 中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问题
 第五章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第一节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端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
  第三节 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第六章 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理论
  第一节 党的武装斗争思想的演进
  第二节 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把握中国革命战争特点
  第四节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七章 统一战线理论
  第一节 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中国革命“三阶段”论对党的影响
  第三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确立
  第四节 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方第八章 党的建设理论
  第一节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思想的提出和确立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第三节 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第四节 党的民主制度和作风建设
 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第一节 党关于国情认识的深化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十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和党的“历史决议”
  第二节 党的七大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1949-1978年)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978年至今)
第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针政策体系

    1. 张星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统一
    2.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共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与践行
    3. 王爱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思想:演进、特征及其意义
    5.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调整、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探索
    6.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7. 论中国共产党的海防思想及战略
    8.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9. 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10. 历史永远眷顾奋进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