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中原先生等所著“历史转折三部曲”,即《前奏——邓小平与一九七五年整顿》、《决战——从四五运动到粉碎“四人帮”》、《新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这是一部系列著作,它们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平实易懂的表述,深刻而生动地叙述了自1975年至1982年中国历史所经历的重大转折——改变现代中国命运的转折,而这个系列著作则是可以视为一幅伟大历史转折的政治图景。
这幅“政治图景”有四个特点:
第一,它所反映的这个伟大历史转折,既有轰轰烈烈的群众基础,又有惊心动魄的高端政治决策,是人民群众同领袖人物结合所实现的。
第二,它所反映的这个伟大历史转折,揭示了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即这个伟大历史转折是由一系列重大事件构成的,由微而显,由局部而至全局,由下而上与由上而下相结合。这为人们深入地、辩证地认识这一伟大历史转折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
第三,它所反映的这个伟大历史转折,涉及许多,而对这些事件的记述和评论做出了有根据的、合理的阐说,如评《水浒》、四五运动等,这对读者理解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四,这是贯穿全书的主旨,即邓小平在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中的政治智慧和伟大贡献。作者用“前奏”这一理念来概括“邓小平与一九七五年整顿”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是准确的,而且是意味深长的。依我的理解,作者所说的“前奏”,正是“新路”的“前奏”,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前奏”。这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来看,这个系列著作确有参考借鉴的价值。宋人朱熹曾对他的学生们说过:“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朱子语类》卷11)。他说的是“读史”,其实研究历史又何尝不应如此呢。历史问题多如牛毛,究竟从何处入手?这是检验研究者学识、见识的关键之一。这里,我不妨从一般的意义上对《前奏》《决战》《新路》作这样的比喻:“大机会”,正是说的历史转折关头;“大伦理”,是否可以理解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治乱得失”正是说的是国家由大乱而走向大治。当然,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但对于学理来说,古今仍有相通之处,只是历史的内容、认识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瞿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