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西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历史影响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80年代的三线建设,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动员之广、行动之快,在我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三线建设对于促进山西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增强山西经济实力和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山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第一,三线建设促进了山西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军工和科研基地。山西国防工业在建国初期就具有较好的基础。早在“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在对山西军事工业老厂进行扩建和改建的同时,投资4.62亿元[1]新建了一批大型国防工业企业,这些项目的建成,为山西军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山西的吕梁和太岳山区投资1.2亿元建成了9个地方军工企事业单位,共有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机械设备34 000台,职工7 300人[4]。同时,在山西的管涔山、中条山和晋东南地区投资11亿元兴建了22个部属三线军工企业,在太原等地建设了4所国防工业科研院所。这些企业和科研单位大部分于1979年前后建成,新增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设备5 400多台,职工3.6万人[4]。经过长期的建设和调整改造后,山西的军事工业成为我国实力雄厚的重要军工生产和科研基地之一。山西的军事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包括兵器、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核工业等。其中,兵器工业占到全省部属军工企业总数的44.7%[4],形成了以兵器工业为主,陆海空及航天工业配套的军工产品的生产格局。主要产品有枪械、火炮、枪弹、炮弹、导弹、火炸药、水中兵器、航空仪表、卫星遥测跟踪接收设备、高炮指挥仪、电子元器件等。这些产品用于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增强了我国国防的实力。在技术力量方面,随着三线建设的展开,内迁、新建和扩充了一批军工科研机构,使山西军工的科研和教学力量大为增强。山西军工科技队伍从仿制到自行研究设计,先后从事了新型火炮、炮弹、反坦克导弹、发射药、发动机、指挥控制系统、核辐射防护、磁性材料、机电工艺、航天配套设备等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了大量适合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民用产品,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和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为提高我国国防现代化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也为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能源、冶金、化工、机械、电子、轻纺等工业有了新的发展,生产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增强。三线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在我国纵深地区建立一个工农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因此,三线建设的重点除了国防工业外,还包括能源、冶金、化工、机械、电子、轻纺等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过三线建设,山西在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部门建成和初步建成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同时,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侯马、晋城等老工业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全省经济的实力和水平。据统计,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978年达到107.46亿元,比1965年增长1.6倍,工业总产值1978年达到188.20亿元,比1965年增长1.63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也有较大增长。1978年与1965年相比,原煤产量增长1.5倍,发电量增长3.15倍,钢产量增长2倍[3]。
第三,三线建设改善了山西交通落后状况,带动了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经济的发展。三线建设中,国家累计投资10.54亿元,兴建了京原线石景山至枣林段、太焦线修文至五阳段、邯长线涉县至长治段三条铁路干线,以及二峰山、宁苛铁路支线工程。京原线是这一时期山西铁路建设的重点项目,这条铁路的建成通车,开辟了山西直达北京的铁路通道,对于增加晋煤外运,促进铁路沿线山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太焦线北接南同蒲、石太线,南联新焦、焦枝线、中联邯长线与京广线,从而形成了山西与中南、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纽带。邯长线东联京广线、西接太焦线,是这两条南北干线的联接线。太焦、邯长铁路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这些地区的交通条件,带动了周边地区特别是山区经济的发展。在建设铁路的同时,公路建设也有新的发展。1965年至1972年,国家对山西的“小三线”公路和国防公路专项投资1.3亿元,兴建了31项公路建设工程。截止1976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30 049公里,比1965年增加9 684公里,大大改善了山西交通落后状况。
第四,三线建设中发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三线建设一般摆在环境艰苦、交通不便的山区,广大建设者胸怀对祖国的忠诚,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大局,离开生活条件较好的城市,他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环境艰苦的工地。他们在生活上承受低标准,在工作上坚持高标准,以高昂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他们为了三线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全部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是十分珍贵和需要大力弘扬的。
四、山西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