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还是东部?在中国西部开发12省区中,广西是唯一沿海省份,但其身份曾面临“不东不西”的尴尬——身处华南沿海,经济发展却是西部水平。
如今,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构建中国-东盟国际交通枢纽、形成中国沿海经济新一极、打造西江经济带……随着被称为“通道战略”的实施,广西正成为西部大开发最为抢眼的地区之一。
“通江达海,出省出边,上联云贵川,下接粤港澳”,广西官员通常这样推介本地区位优势,而实际上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广西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建设才逐渐舒展开筋骨。
1997年全长898公里的南昆铁路打通,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深入推进,从云贵川腹地向西南沿海,一条通道经济带逐渐兴起。国家级贫困县平果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设起了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当地2010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已超7亿元;右江河谷田阳、田东等地建起了远近闻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河池市成为“有色金属之乡”,产业渐成规模。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广西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1997年5月,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桂(林)柳(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时,广西高速公路里程只有138.4公里。到2003年,广西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11公里,一跃成为中国第一个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潘巍介绍,预计到2013年,广西14个地级市和90%以上的县、市、区通上高速公路,区内和连接周边省及越南的高速公路网全部形成,总里程将达到4000公里。贯穿广西的贵(阳)广(州)和南(宁)广(州)铁路已动工,未来乘坐火车从南宁到广州仅需3个小时。
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再掀机遇,广西成为享受西部大开发战略优惠政策唯一沿海省区,同时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前沿的“特区”。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中国政府批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之后,被寄予“中国沿海经济新一极”的厚望。
“在未来3-5年内,广西将在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港口、交通、物流、城建、旅游等八个方面共实施1390多个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超过1.5万亿人民币。”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瑞贤介绍,四年来,北部湾经济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7%,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6.6%,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今年1月1日,中国参与建设的首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地处中国与东盟结合部的广西,也从昔日的西南边陲一跃成为中国连接东盟各国的海陆国际枢纽。
“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就必须建设国际性大港。”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叶时湘表示,为了整合港口资源,自治区政府将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大港口统一规划发展,打造北部湾良性发展的港口群,2010年,广西北部湾港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至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总吞吐能力有望突破3亿吨。
“建设通道只是第一步,发展通道经济将让广西受益匪浅。”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古小松博士表示,东连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南接东盟各国,北通中国腹地的广西在过去10年的建设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未来发展中也必将大有作为。广西的通道建设步伐还在加快,并已逐渐成为中国西南及东部沿海省市通往东盟的共同节点,目前还在积极延伸全面开放的发展通道。
西江作为珠江的上游,一直承载着中国西南地区对接粤港澳的梦想。广西正在积极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西江经济带。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李金早介绍,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惠及广东、广西、云南等沿江4省区和港澳地区,到2012年西江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1亿吨以上。
在西江重镇贵港,中国华电、中国华强、香港华润、台湾水泥等大批大型企业先后落户沿江布阵,中海、中远、中外运等一批大型国内航运企业和物流公司继相继落户;在西江商埠梧州,从广东转移而来的200多条陶瓷生产线已落户,以梧州市区为中心的若干个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正在西江周围崛起,一条沿西江布局的经济带逐渐成形。
另一条南向通道——从广西南宁南下,纵穿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直到3800公里外的新加坡,这是被中国与东盟各国寄予厚望的“南宁-新加坡经济通道(简称‘南新通道’)”。事实上,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沿线,一条经济带已经雏形初具: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明阳工业园、崇左工业园、凭祥保税物流园区、凭祥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制造业、物流、交通园区沿线布置,成为中国连接越南,直达东盟各国经济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张云龙曹霁阳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