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科技与武器装备
中国激光武器的起步
发布时间: 2010-09-10    作者:巴丁    来源:《学习时报》 2010-09-09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之初,最早提出“863计划”的王大珩院士回忆起“红宝石激光器”诞生的历程,也是无限感慨。他说:

  “红宝石激光器”诞生的昆明光学厂,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前建立的全国独一无二的光学工厂。主要制造军用双筒望远镜,

  这个厂的技术水平相当高,可与当时欧洲一般光学工厂相比。这个厂就继续留作军用,作为发展军用光学技术的基础。我国现在的军用光学技术骨干,大都直接或间接源于这个厂。

  1960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我们意识到这是一项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新事物。王之江和邓锡铭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研制出在结构上有所创新的国产红宝石激光器。鉴于这项成果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就授意王之江和邓锡铭这两位我国激光事业的开拓者,立即投书《科学通报》,阐述激光问世的科学意义及其发展前景。这是我国有关激光的第一篇论文,它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专委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激光我们要加点力,花多点力量。防御,打飞机、打坦克,将来主要靠它,肯定用得上。有一个华裔科学家告诉我,现在美国已经试验成用激光打卫星,已打下一个来。将来打坦克用激光,将来空中战争是激光时代,空间激光时代。据说成本比其他武器都低。”
   一代伟人高瞻远嘱的科学预言,标志着中国在研究激光武器的总前提是积极防御。这是与美苏争霸截然不同的战略基点。今天的我们读着这些大时代的小故事,从内心里怎能不深深地感佩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俯瞰未来的战略视野呢!

  激光武器是最早、也是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并且已取得相当成效的定向能武器。到上世纪 80年代世界各军事强国就已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激光武器系统计划,有的还投入了试验装备。如1982年著名的英阿马岛战争,英国海军就在其驱逐舰上装备了激光眩目器,一度迫使阿根廷飞行员的投弹精度大幅降低。历时短暂的马岛战争,没能让激光武器大放异彩。美国海军也曾宣称,他们在监视苏联海军演习时发生过飞行员被苏联军舰上“突然射出的强光”致盲的案例。

  美国权威军事杂志《国防新闻》2007年还报道,中国在过去几年内曾多次使用高性能激光武器,在美国间谍卫星飞临中国上空侦察时,“从地面进行攻击性干扰,扰乱卫星正常运作”。报道还指美国国防部已证实此消息。煞有介事地说有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国防部官员说,“据不同渠道的资料显示,解放军近年投放大量资源开发‘反卫星’武器,其能力已超越俄罗斯,甚至可能已经能跟美国平起平坐了。”美国方面认为中国该项技术已经成熟,并担忧自己的卫星会遭到攻击。美国空军坦言,自从中国进行了“反卫星导弹试验”之后,美国对自身军用卫星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

  附:苏联“天基激光武器”研发的失败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13日报道称,“8月10日,美国导弹防御局为一架波音747—400F原型机配备了红外传感器,用它拦截一枚从加州圣尼古拉岛发射的导弹。在导弹升空后,这架波音747—400F飞机探测、跟踪并模拟了从飞机上发射导弹拦截来袭导弹的过程。这是美国导弹防御局首次利用‘仪器’导弹确认其机载激光武器研制工作。接下来,导弹防御局将在今年秋天进行首次实弹测试,利用机载激光武器拦截一枚弹道导弹。”

  英国《每日电讯报》说,美国海军以激光武器击落移动目标,已经使科幻小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次在加州的测试,对激光武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天……这比星球大战更加真实”。

  一时间,美军多种激光武器包括陆基的、天基的和舰载、机载的激光器陆续扮靓登场,大有令世界为之震撼的架势。加拿大知名防务网站《全球研究》日前撰文称,“美方此举针对中俄意图明显,无异于与后者作公开摊牌。”于是乎,国内的“军迷”网友们也有些舆情沸扬。

  美军的多种激光武器真有那么玄妙吗?年龄大点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有部科幻电影在全国引起轰动,它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这里面讲述的所谓“死光”,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激光。

  从激光技术诞生的那一刻起,科学家们就意识到它作为一种新技术武器可能带来的生命杀戮。于是,最初的命名就是“死光”——“死亡之光”。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对于激光武器的研发,必然是带有抢占军备先机的竞赛与战略角力。回顾那段历史,真有点剑拔弩张、杀气腾腾。当然也是充满了人才、技术、资金和体制的较量。

  1981年美国人研制“太空穿梭机”获得成功,这对苏联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苏联军界普遍认为:航天飞机(中国人对“太空穿梭机”的译名)是一种可以在外层空间部署核武器的平台,表明美国欲将战争从地面引向外层空间,抢先构筑天基武器平台。

    1. 转型之路
    2. 王爱云:1978~1985年的农村扶贫开发
    3. 邓小平、陈云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起步
    4. 新军事变革 机遇与挑战并存
    5. 建国以来若干军事战略方针探析
    6.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