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武装力量建设史
抗美援朝作为国际战争 加速解放军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10-12-04    作者:曲爱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12-03
  字体:(     ) 关闭窗口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这场高度现代化的战争,大大推进了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为人民军队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放军迅速成为一支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作战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硝烟烈火中成长壮大的人民军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但受国家财力、科技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军队现代化进程步履蹒跚,困难重重。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非常措施,大批进口或仿制苏式装备,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因此迅速起步,明显加速。

  1950年8月26日,周恩来在检查东北边防军工作的国防会议上强调,各军兵种都要有深刻的战争思想,并立即着手拟定三年建设计划。解放军各军兵种随即确定了自身的发展规划,开始大规模扩编或改装部队。到1952年,各军兵种的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除个别项目外基本实现。新组建的陆军各技术兵种和空军部队先后入朝参战,志愿军的战斗力因此得到长足进步。

  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解放军各总部充分研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作战情况,根据现代战争的作战需求和现代化军队的建设要求,调整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思路。1952年7月,中央和军委批准了总参谋部拟定的1953~1957年五年军事建设计划纲要,为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描绘出新的发展蓝图:到1957年,陆军按照新编制装备100个师;空军建成150个团,逐渐淘汰活塞式战斗机;海军拥有各

  种舰艇785艘以及海军航空兵师、海岸炮团;炮兵拥有野战炮兵30个师、队属炮兵84个团;装甲兵拥有10个坦克师。尽管五年军事建设计划纲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许多调整,但它所确定的军队发展目标则始终未变,特别是减少数量、加强质量的发展思路,成为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到1958年,在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空军占总员额的12.2%,海军占5.8%,炮兵占4.8%,装甲兵占2.3%,基本实现了战略合成的目标。无论是军队的结构还是战斗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全军实行了薪金制、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和以共同条令为标准的正规化管理制度,建成了以院校为主体的军事教育培训体系,实施了正规的训练体制。

  所有这一切,使解放军由一支以步兵为主的陆军部队发展成为以由步兵、炮兵、装甲兵、工兵、防空兵、铁道兵等兵种组成的陆军为主体,加上相当规模的空军、海军等部队组成的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实现了向现代作战力量的转变。

  解放军装备建设突飞猛进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志愿军的装备与美军相差悬殊,这直接影响了志愿军的作战能力。战争初期,志愿军多次包围美军团或团以上建制部队,但全歼美军建制团的战例只有一个。军委和总部以陆军部队的改造和空军部队的组建为重点,大批进口苏式装备,组建或扩编新的军兵种部队,使得人民军队的装备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主要成就包括:

  第一,步兵轻武器换装。1951年10月,中苏两国签订协定,确定苏联向中国提供60个步兵师的装备,同时提供各种兵器与弹药首先是陆军轻武器与弹药的制造蓝图。到1954年,志愿军和国内的56个师用苏式装备进行了换装。中国的各大兵工企业也利用苏联提供的蓝图成功地仿制了50式冲锋枪等枪械。虽然进口的苏式枪械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军使用过的旧品,仿制的枪械性能也不如美军现役装备,但志愿军和国内部队因此全部淘汰杂乱装备,首次实现了全军枪械型号统一,这对于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来说,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第二,炮兵部队换装和扩编。炮兵是陆军部队现代化改造的重点。从1950年开始,中国先后从苏联接收和进口各种火炮4000余门,基本形成了团以下分队以迫击炮为主要装备,步兵师以上部队以加农炮、榴弹炮为主要装备的火炮装备体系,陆军部队的支援火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装甲兵、防空兵的建设。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解放军的装甲兵部队只有3个旅,装备全为缴获的日式或美式坦克。从1950年11月到1955年4月,中国共从苏联购入30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防空部队的发展更是迅速,志愿军入朝时只有1个高炮团,而到战争后期,除经常保持4个野战高炮师机动作战外,还有13个城防高炮团、50多个独立高炮营先后参战。

  第四,空军部队的发展。空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重点建设的军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空军作战部队只有1个混成旅,通过引进和接收苏联装备,到1954年年初,人民空军已经发展为拥有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各型飞机3000余架的强大空中力量,其中12个团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米格—15型和米格—15比斯型喷气式歼击机,越过螺旋桨阶段,直接步入喷气式时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武器装备的改善,直接表现为志愿军战斗力的提升。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志愿军炮兵部队在28分钟的炮火准备中即发射炮弹1900余吨,步兵部队在火炮和坦克的掩护下,仅用1个小时就在30公里正面全线突破了敌军4个师的坚固防线,21小时完成了战役进攻任务,收复土地160多平方公里。到了1953年7月朝鲜停战前夕,无论是防御战斗还是进攻战斗,志愿军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到1955年年底,解放军用进口和仿制的苏式武器,共换装和装备了106个步兵师,9个骑兵、守备、内卫师,17个地面炮兵师,17个高炮师,4个坦克、机械化师,33个航空兵师和9个舰艇支队,武器装备水平实现了整体性的飞跃,面貌焕然一新。

    1.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陆战装备运用的基本经验
    2. 抗美援朝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造
    3. 抗美援朝:正义之战、扬威之战、固基之战
    4. 论抗美援朝运动中妇女组织的社会动员
    5. 抗美援朝的意义不容低估
    6. 专家座谈《伟大的抗美援朝》:伟大伟大精神产生伟大力量
    7. 对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重大问题的认识
    8. 论抗美援朝运动中民众的爱国情感教育
    9. 抗美援朝文学的历史功绩
    10. 抗美援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代耕制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