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经济运行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发展解决民生问题
发布时间: 2011-09-29    作者:李文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8-22
  字体:(     ) 关闭窗口

2003年前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一系列民生政策的相继出台,是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新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新阶段着力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注的重点从增长转向发展。发展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增长,亦即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追求效率转向争取公平、实现增长成果的全民共享。然而,从增长转向发展,分配是关键,增长是根本,只有继续做大蛋糕,才能在“切蛋糕”上做文章,实现分配上的公平正义。所以,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新世纪新阶段之所以要继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胡锦涛在讲话中点明了以下两点理由:

一是根本要求和经验总结。从前者看,我们党是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从后者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

二是奋斗目标和机遇所在。从前者看,“我们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从后者看,环顾全球,尽管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样是新阶段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目的,而如前所述,发展经济则是改善民生的条件。更重要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亦即要靠发展来解决问题。我们的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需要“允许试,大胆闯,看准了就干”,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边修正,发现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涌入城镇、涌向非农产业,于是就有了“民工潮”问题和“农民工”问题。长期以来,农民外出打工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候鸟式”流动,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往来;二是“兼业式”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季节性地外出打工。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两个新的迹象:一是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占到较大比例;二是举家外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占到一定比例。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候鸟式”流动向“迁徙式”流动转变。转移稳定性增强,融入城市、希望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增多。这一现象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是吻合的,但由此也派生出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那些制约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就业能力较差;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受到限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劳动力转移;城乡分割、区域分治条件下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权利不平等以及农村养老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等。这些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和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每年都是两会的热点话题,政府也将逐步解决农民工的有序流动、稳定就业和权益保护等问题纳入了议事日程。但是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靠发展来逐步创造条件,其根本解决有赖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充分就业和农村城市化的基本完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1. 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行动指南
    2. 应赋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内涵
    3. 习近平论经济建设——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
    4. 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须齐头并进
    5.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新农村经济建设
    6. 推动国防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7.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湖南省经济建设
    8. 李海青:对“经济建设”的理解要与时俱进
    9. 对“经济建设”的理解要与时俱进
    10.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