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被称为“海洋国情咨文”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发布。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斗争取得重大胜利,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洋卫星等为代表的海洋高新技术发展有了重大突破,以海洋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海洋经济显示出强大的后劲。
报告称,2013年中国海洋事业将要迎接更为严峻的挑战,海洋权益斗争日益艰巨,海洋空间争夺日趋激烈,改善海洋环境任务愈加紧迫。
黄岩岛维权斗争掌握主动权
海洋维权是去年海洋最大热点之一。报告指出,去年,钓鱼岛巡航执法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黄岩岛维权斗争掌握主动权,有力反制了越南公布海洋法的侵权行为,编制和提交了我国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
作为海上维权力量的各海上执法队伍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中国管辖海域内开展维权巡航执法。在黄岩岛和钓鱼岛专项维权巡航执法行动过程中,中国海监与渔政紧密配合,通过灵活机动的海上战术,取得了维权执法的阶段性胜利。
多省市出台地方海洋环保规定
与前五版报告相比,此次报告首次关注到了地方海洋立法问题。报告执行主编、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贾宇认为,这是由于近年来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严重,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引起了沿海地方立法机构的重视。
目前,海南、天津、大连、宁波等省市共出台了7部海洋环保方面的规定。整体来看,这些新的规定设立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更加严格,保护措施更加有效。
深海“蓝色圈地”竞争激烈
报告指出,海洋新兴产业是近10年来海洋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整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8%。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0087亿元,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目前沿海11个省、市、区都有了自己的海洋发展规划。
报告预测,未来5年将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可望超过12%,到2030年这一比重将超过15%。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兴海基地将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报告认为,中国的海洋科考与资源调查正向深度与广度拓展,深海是极其重要的领域,必须大力发展深海技术。当前,以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资源申请为主的新一轮“蓝色圈地”已呈激烈竞争之势。
中国大洋协会在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分别获得了7.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1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此外,我国建立了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构建了第一个深海沉积物大片段宏基因组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