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正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而发展、发展什么、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成果。2004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最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命题。之后,胡锦涛多次系统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14]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思想财富。
(四)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在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强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15]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总之,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参引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5]《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8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页。
[8]《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5页。
[9]《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10]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11]《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6日。
[12]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9日。
[13]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 报》2007年6月26日。
[1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1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7日。
[1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