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指导 >> 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宋月红: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 2016-11-02    作者:宋月红     来源:红旗文稿 2016-08-26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宋月红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认识和研究历史,是人类智慧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是在科学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人们认识和研究历史开辟了科学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历史研究作为“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光辉旗帜。
  一、历史是人类对自身以往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记载,是人类文明曲折发展、多样性发展的轨迹。
  历史发展从来就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智慧和力量,蕴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饱含着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经验与教训。历史也总是向前发展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历史的脚步。
  历史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一个向导,是人类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的一块基石。对于每个人来说,“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相反,则“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忘记自己的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是没有力量、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相反,以史为鉴,则可以知兴替。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不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终将被历史所淘汰;相反,注重从人类社会的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则能够成为顺应历史潮流、善于治国安邦的自觉政党。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透视未来的明镜。看历史,就会看到方向、前途和光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即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也使历史研究在历史观的变革中成为历史科学。
  二、中国史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上正确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一经传播到中国,就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不断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1919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第6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特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开启并推动了现代中国思想界的根本变革,并在流派纷繁的现代中国史学界确立了中国史学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沿着这一方向,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史学家,开始自觉地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早期成果。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堪称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作和典范之作,深深影响了一代学人和学术。侯外庐在《韧的追求》中回忆说:“我一见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立刻就沿着他开辟的‘草径’(何等光辉的一条‘草径’),研究起王国维的遗产和郭沫若的方法。”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中国史学马克思主义化的发展道路,形成和发展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正如郭沫若在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上所说,中国史学界在历史研究的方法、作风、目的和对象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在我国史学史上,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论是中国历史研究还是世界历史研究,也不论是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研究还是中国现代史、当代史研究,都日益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为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确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历史。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善于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并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探索前进的正确方向,开辟前进的正确道路。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体到历史研究,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唯物历史观为指导。
  然而,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始终存在各种思想倾向和错误思想的干扰和侵蚀,也始终是在与人类社会实践的结合中与时俱进、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作斗争中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遭遇各种质疑、否定和歪曲,诸如在对待苏联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苏马非马”,在对待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问题上的“以儒反马”“以儒化马”“以儒淡马”,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关系问题上“以西马释马”,以及篡改马克思主义的“指鹿为马”,同时又“指马为鹿”,等等,无不对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产生误导和困扰,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给予驳斥,站出来向种种错误思潮亮剑,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原,正确对待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确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中西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指导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新的挫折、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其中,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本国历史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态度和处理方式:一是苏联掀起了“重评”本国历史的运动,以所谓的“公开性、民主化”大肆诋毁和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在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二是在中国,尽管在当时的国际大气候下发生了严重政治风波,但我们党不仅没有动摇而且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并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既实事求是地对待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又敢于承认历史上发生的失误和错误,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也更加强调历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尊重、科学认识并客观评价本国历史,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根据是非曲直研究、判断和把握中国历史问题,不断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当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延续,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发展;既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继承、薪火相传,又是中华文明的推陈出新与当代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现当代中国历史,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就是要深刻阐述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问题的艰辛探索与回答,深刻揭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就是要在历史认识和研究中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资政育人护国。
    1. 储著武 边钰:改革开放40年意识形态工作的历程与经验
    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3. 孙钦梅: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
    4. 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革观及其当代价值
    5.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最忠实最聪慧的学生
    6. 靳辉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
    8. 艾四林: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与时俱进
    9. 壮族山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
    10. 钟瑛: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及其中国化新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