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刘少奇研究
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民——采访王光美及其子女的回忆
发布时间: 2010-11-13    作者:孙兴盛    来源:国史网 2010-11-12
  字体:(     ) 关闭窗口

   坦诚与信任

  1980年元旦刚过,王光美打电话来,约我们和她的子女会面。我和宋文郁赶到王光美家,几位年轻人已在客厅等候,见我们进来,都很有礼貌地站起来。王光美向我们介绍她的大女儿刘平平、二儿子刘源、三女儿刘亭亭,还有一个小女儿潇潇,文化大革命时太小,只有五六岁,就不参加我们的采访了。茶几上放着几本《中国青年》复刊第一期,看来他们反复研究过了。

  我打量着这三位共和国主席的子女,虽然都不曾见过,也不知道源源和亭亭,但平平的名字早在当年清华大学红卫兵小报上刊登的《智擒王光美》上就知道了。他们跟想象中的高干子女不同,看上去非常朴素平易,气质不凡,谈吐不俗,既流露出残酷岁月的深深伤痕,又颇为乐观大度。我相信我们会合作得很好。

  刘氏姐弟没有任何客套话,开门见山地说,听母亲转达了你们的意见,也看了你们的复刊号,今天想当面听听你们的想法和打算:第一,你们为什么要我们写回忆父亲文化大革命受迫害的这段历史?第二,你们敢不敢揭示和写出全部事实真相,有没有驾驭这些材料的能力?第三,文章写成后贵刊敢不敢、能不能全文发表?

  刘氏姐弟很坦率,我们完全理解,能否做出满意的回答,是成败的关键。于是,我们也坦诚地回答:第一,党中央即将为少奇同志平反,这是大前提。少奇同志惨遭迫害是文化大革命最大冤案,是历史的悲剧。我们之所以要专门写这一段,就是要把这段历史真相告诉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从中展现少奇同志崇高品格,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让人们永远记住这血的教训,绝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由少奇同志的子女来写回忆父亲的文章,比记者采访的文章更为亲切、真实和感人。第二,至于敢不敢写出全部历史事实真相,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开过,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已深入人心。三中全会前,我们敢写出四五天安门事件真相,引起那么大的风波也没退缩,那么今天,我们更有直面坦陈少奇同志遭受迫害的全部真相的勇气。第三,文章写成后,本刊一定能全文发表。这不是我们文艺部几个人的事,今天到这里来,是经过本刊总编辑和编委会共同研究同意的,这些意见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决心。

  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和刘氏三姐弟交谈十分融洽,我们的坦诚和决心终于赢得他们的信任,取得了共识。王光美时不时也插几句话,给予热情支持。双方商定采访从元月10号开始连续作战。最后,王光美留我们在她家一起吃便饭,我们也不客气地答应了,边吃边聊,如同在家的感觉。

  震撼心灵的采访

  采访从1980110开始,每天上午、下午都谈,连续长谈了4天。这是王光美和子女刘平平、刘源和刘亭亭姐弟3人坐在一起,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回忆和讲述那段真实的历史,憋了10多年的心里话,讲得那么坦诚、悲愤、热烈、奔放,就像江水冲开闸门汹涌澎湃。他们忍着深深的悲痛,讲述文化大革命如何突然掀起,在北京主持中央一线工作的少奇同志浑然不知;讲述《炮打司令部》大字报前后少奇同志的不理解和困惑;讲述少奇同志如何据理驳斥林彪、康生和江青一伙的诬陷,用生命捍卫宪法和保护干部;讲述少奇同志和王光美无私无畏地面对残酷批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和折磨……

  回忆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王光美一直承受着最大的心痛:听着孩子们哭述她伤心,自己讲起悲惨遭遇也伤心。尽管残酷的批斗和十多年监狱早已磨练出钢铁般的意志,她也强忍不住老泪横流,讲到伤心处摆摆手:不说了!不说了!捂着鼻子背过身去,或者到客厅和餐厅一角擦泪,由孩子们讲;一会儿又转过身,忍不住插话讲述起来。有一次潇潇回来,姐姐哥哥拥着小妹,讲起最后生死离别,向赵阿姨托孤,潇潇忍不住当着记者的面失声痛哭。当讲到少奇同志生命垂危时被押往开封一个秘密的特别监狱,含冤惨死时白发一尺多长,运往火葬场时双脚还在吉普车外面拖着时,这撕心裂肺的悲痛,使王光美再也忍不住,跑到房间里呜咽好一阵,稍为喘过气又出来一起回忆述说。

  我和宋文郁听着他们的讲述,残酷的历史真相使我们异常震惊;看着他们悲痛欲绝而又刚毅无比的情形,我们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宋文郁是位老记者,他激动地对我说:在我25年的记者生涯中,进行过无数次采访,而如此震撼心灵的采访,这还是第一次。是的,这是我们毕生最难忘的采访。那时我们没有录音机和摄像机这些设备,全靠我们紧紧握住笔,用极大的毅力克制着颤抖,还要不时揩着模糊眼睛的泪水,不停地记录着。我们的采访是残忍的,因为这是在王光美和刘氏姐弟心头撕开最悲痛的伤口。但是,为了向祖国和人民报告历史真相,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发生这类惨剧,我们又必须继续采访下去。

   平平、源源和亭亭也讲述了他们被撵出中南海之后的悲惨遭遇,讲述他们和邓小平、彭真、杨尚昆等同志的孩子们都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到处东躲西藏,卖血为生;为了躲避搜捕,14岁的亭亭居然敢从5层楼的窗户钻出去,紧贴着墙翻上楼顶逃命;为了寻找爸爸妈妈,源源深夜逃出监督劳动的农村,靠一把炒黄豆,走了三天三夜赶上火车;而平平从流放的农场跑了几百里,赶到火车站,火车刚刚起动,她一把揪住车门拼命呼喊挣扎,被火车甩下来晕倒,装进吉普车往回拉,刚苏醒又拼命往外跳。他们无路可走,只有写信找毛主席,毛主席批示父亲已死,可以见妈妈。母子们这才得以在秦城监狱重逢。接着,孩子们又开始寻找父亲的骨灰,由于四人帮专案组的严密封锁和阻挠,那又是非常艰难、充满悲愤和痛苦的历程。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找到最后一年多一直跟在少奇同志身边的原卫士长、警卫和护理人员了解情况;王光美出狱后,首先是要查找少奇同志专案组的有关材料,查阅到当时的原始医疗记录档案。从医疗记录里看到,少奇同志病重发高烧时,医护人员被迫一边高呼口号一边骂,一边打针,少奇同志两只胳膊和腿已经被针扎烂,全身没有一条好血管。少奇同志长时间疼痛难忍,双手乱抓。专案组不给止痛,却给他两个硬塑料瓶子捏在手里,瓶子最后已完全变成葫芦形了。这些真实而具体的记录,成了康生、谢富治一伙迫害狂的罪行铁证。

   王光美也讲述了她12年的监狱生活。她说,她最想念的是孩子们,尚未成年就经历了那么多苦难;最担心的是怕他们年轻冲动,干出傻事来。所以,孩子们每次来监狱看望,她总是要叮嘱他们一定要牢牢记住爸爸的嘱咐,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的事,绝对不能做对不起爸爸的事。王光美很欣慰地告诉我们,她生的4个孩子都很争气,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事。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在最困苦的条件下,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学,而且非常刻苦。当国家恢复高考时,他们全凭自己的实力取得优异成绩。平平当上了翻译,后又留学美国,在以后4年里共取得一个学士、两个硕士学位,并获得博士学位,创下该校历史奇迹。亭亭考入人民大学,后又成为新中国第二个考入美国哈佛商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潇潇以当年总分第二考入北京大学,后又保送德国攻读生物学硕士。我们采访时,源源刚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同我聊起毕业分配的事。作为少奇和光美同志唯一的儿子,他不打算出国留学,而是要遵从父亲的遗愿到最艰苦的基层工作,立志做人民的好儿子、多为人民办好事。他不肯去条件较好的东南沿海地区,而是选择父亲生前工作过、视察过、最后在那里去世的河南省,在父亲生前视察过的公社担任副主任,要替父母和家人报答河南人民的恩情。

  连续4天采访初步告一段落后,宋文郁和我向杂志社编委会详尽汇报。尽管大家都是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但许多事实都是第一次听说,都非常震惊和感动,认为这是非常珍贵、非常难得、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回忆,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有力控诉,一定要下决心搞好,下决心在第3期发,下决心给足篇幅!

    1. 刘少奇民主集中制思想探析
    2.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创作原因研究
    3. 刘少奇与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中的粮食问题
    4. 提高党员修养是党的建设的永久性课题——重温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5. 经文纬武谋华中——刘少奇
    6. 刘少奇在华北抗日前线
    7. 樊宪雷:刘少奇与中共七大主题的深化
    8. “刘少奇与中共七大”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
    9. 刘少奇退夜班加餐费
    10. 刘少奇的“四不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