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其他国家领导人生平与思想研究
中共建党逢十纪念活动中的胡乔木
发布时间: 2011-08-15    作者:张金才    来源:党史博览 2011-07-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1981年建党60周年,胡乔木负责起草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在邓小平的主持下,由胡乔木负责起草完成的。《历史决议》起初并不是为迎接建党60周年而作,但它在建党60周年纪念日前夕通过,成了向党的60岁生日一份很好的献礼。胡乔木在《历史决议》起草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他对建党逢十纪念所作的最大理论贡献。
对于历史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在“适当的时候作为经验教训加以总结,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匆忙地进行”。[10]但三中全会后,随着拨乱反正的不断深入,各项实际工作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解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解决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在全国上下、党内党外迫切地提了出来;国际上也等着看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中央认为,对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认真总结的时机已经成熟,起草《历史决议》被提上议事日程。
1979年10月30日,在北京西城前毛家湾1号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胡乔木召集《历史决议》起草小组会议,对起草工作进行了布置。会后不久,起草小组就集中到北京复兴门外万寿路六所开始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搞出一份《〈决议〉提纲(草稿)》。
1980年3月19日,邓小平看过《〈决议〉提纲(草稿)》后,找胡乔木、邓力群等人谈话,提出起草《历史决议》的“三条要求”: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11]这三条要求成为起草《历史决议》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在邓小平3月19日谈话后,起草小组于5月23日拿出一个《〈决议〉提纲》,随后,写出一个《〈决议〉(草稿)》。但邓小平看后认为稿子没有体现原先的设想,要重新来。在7月3日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胡乔木提出一个解决难题的方法:把毛泽东晚年思想行动上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加以对照,对毛泽东思想加以肯定,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理论和实践加以批判。这样一区分,就为解决邓小平提出的《历史决议》的中心任务找到了一把钥匙。
整个7月份,起草小组多次开会座谈讨论,胡乔木每次都有长篇发言。他逐段分析建国以来的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评论是非功过,寻求历史联系,探究深层原因,还不时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至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行比较分析,发表了许多深邃、新鲜的见解。随着讨论和理解的深入,起草工作逐渐上路。这时胡乔木不仅修改稿子,而且还亲自起草重点段落。“文化大革命”十年这一段,从头到尾是由胡乔木写成的。
又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起草小组写成《历史决议》9月10日未定稿,发给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9月21日,胡乔木在座谈会上对未定稿中的几个问题,特别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等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强调了《历史决议》稿中的一些重要论断。他还说:“这个稿子,我也说不上是第几次稿子了,一些主要的骨架,大概就像现在这个样子了,要作很大的变化,实在说我也变不出来了。”[12]
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后,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从10月中旬开始,《历史决议》稿在全党四千名高级干部中进行了讨论。从19813月起,又在党内高层40多人中进行了讨论。胡乔木等研究和吸收讨论中的各种意见,对《历史决议》稿又作了很大的调整和补充,于5月15日搞成一个修改稿,经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后,作了一些修改,印出5月16日修改稿提交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
1981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幕,《历史决议》起草小组成员列席会议。在开幕会上,邓小平对《历史决议》稿的形成过程作了评价。他说:“这个文件差不多起草了一年多了,经过不晓得多少稿”,“起草的有二十几位同志,下了苦功夫,现在拿出这么一个稿子来。”“这个文件是在四千人讨论和最近四十多位同志讨论的基础上修改的,好多好的意见这里面吸收了。比如陈云同志提出,前面要加建国以前的二十八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见,现在前言有了。”“这个稿子是根据一开始就提出的三项基本要求写的。现在的稿子,是合乎三项基本要求的。”
邓小平在讲话中说明了这次会议的任务:“现在的方法,就是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七十几个人,花点时间,花点精力,把稿子推敲得更细致一些,改得更好一些,把它定下来;定了以后,提到六中全会。设想就在党的六十周年发表。纪念党的六十周年,不需要另外做什么更多的文章了。” [13]
   胡乔木在会上讲话,对《历史决议》稿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为什么这样处理,作了简明扼要的解释与说明,提请大家注意和讨论。会议印发了胡乔木的讲话稿《几点说明》。从5月21日起,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分5个组共进行了8天讨论。与会者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中肯、深刻的意见。胡乔木等吸收大家的意见对《历史决议》稿作了不少修改,形成6月11日修改稿,准备提交中央全会讨论和审议。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分两段进行。从6月15日至25日为预备会。前面8天,即6月15日到22日分组讨论《历史决议》草案。会后,胡乔木、邓力群等吸收预备会上提出的意见,对《历史决议》稿又进行了精心修改,使《历史决议》稿的内容更加充实全面,表述更加准确恰切。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历史决议》草案经讨论在6月27日的全体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历史决议》对建国32年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达到了总结经验教训、统一全党思想、团结全国人民的目的,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在这其中,胡乔木无疑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1.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出版发行
    2. 全国各地热烈庆祝建党八十九周年
    3. 胡乔木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的提炼
    4. 程中原:胡乔木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
    5. 纪念胡乔木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当代所召开
    6. 胡乔木是国史编研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7.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8. 朱佳木:胡乔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初创时期的二三事
    9. 胡乔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初创时期的二三事
    10. 胡乔木与中国高等教育编辑出版专业的诞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