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1992年颁布实行《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为标志,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原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建立,随即这项制度在我国农村逐步推行开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对推动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施行的时间比较短,学界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左右。基于此,本文对学界近十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扒和整理,以期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有所裨益。
一、研究的总体概况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冷而热的过程。随着我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以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学界重视的热点问题。纵观近十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进展,我们发现其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研究逐步精细化
近十年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逐步呈现出一个不断深入,不断拓展的研究特点。早年的研究主要以农村社会保障的宏观研究为主,大多数研究都只是在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时简略地提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大都是简要介绍性质的,系统而深入的理论分析比较缺乏。近十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大量的专门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成果纷纷涌现。同时,许多的专家学者也将农村居民中的农民工、失地农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分离出来,对其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展开了单独的研究,如崔红志的《对把进城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认识》,就对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主要做法、原因、存在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进城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路[1]24-32;陈西国的《对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对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选择嘉兴、杭州、慈溪三地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作了简单的财务分析后认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安置,既不能沿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不能照搬现行的城镇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政策制定包括范围对象、资金筹集和管理、缴费标准和待遇支付等方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2]63-64;穆光宗的《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父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基于山东潍坊市的调查》,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养老保险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3]18-22。可以说,近十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的拓展之中,其研究的精细化程度不断加深。
(二)实证研究大量涌现
近十年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单纯的规范研究向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重的发展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逐步摆脱了只有单纯的规范研究的局面,不少研究人员开始深入到我国广大农村,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切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发展建议。在此期间,大量优秀的实证研究成果纷纷涌现出来。如薛兴利等的《山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在对山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之后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大力推行是可行的,应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步伐[4]18-19;严新明的《国家责任本位的体现——“江村”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对“江村”实施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查,从国家与“江村”农民在农业税与社会保障的汲取与给付方面考察,发现“江村”农民的养老保障经历了集体责任本位、个人责任本位,而目前国家在“江村”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建设中对农民的供款是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中国家责任本位的体现[5]66-71。这些优秀的实证调查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三)国家对研究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
近十年来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国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投入逐年增加。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整个社会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已有所认知。国家也逐年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投入力度。我们可以发现,近十年来,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国家级基金立项数目逐年增多,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支持力度正在逐年的加大。
(四)比较研究逐步兴起
近十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比较研究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中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比较研究逐步在学界兴起。如阳义南的《中国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比分析》,通过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比研究,从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融合化,世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趋同化的角度预测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6]114-117。胡豹等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在具体介绍当前国外三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制度环境的分析,探讨了我国转型时期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7]127-129。总体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比较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但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